2007年4月,江西省万载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县,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万载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跨越,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密切配合、整合现有资源、社工义工联动、公众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受益”的农村社会工作经验。 2010年3月,民政部将万载县列为首批七个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县之一。
一、用制度建设带动社会工作前进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万载县出台了系列文件,将社会工作列入年度经济社会主要工作考核考评范畴,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以人才建设作为突破口,将社工人才与岗位开发纳入人事和劳动用工制度,探索出“一、二、三、四”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指搭建一张组织网络。县、乡、村三级组织均设立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社会工作网络体系。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社会人才,挖掘已有岗位的社会工作职能。
“二”指创建两个联动机制。第一个联动机制是与高校联动建立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每年暑假都有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学子到县里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活动。第二个联动机制是创建“1+3”、“3带6”的社工、从工、义工联动机制,即:1名专业社工+1名社工专干、1名从工、1名义工,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所、站)的“六个服务小组”成员开展工作。
“三”指培养三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采取盘活存量、多元吸纳、转换提升、专业引领“四轮”驱动方式,培养了专业社工、从工和义工三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了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万载县提出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即:争取两年内建立100人以上社工专业队伍;培育基本掌握社会工作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培育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志愿人员10000人以上。
“四”指借鉴外部经验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社工职业管理四项制度。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发展 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实施方案》、《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方案》、《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案》和《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四项职业管理制度。随着工作深入推进,去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等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工作制度体系,有效规范了社工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标准,推动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用的发挥。
二 、用社会工作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由于制度建设的规范有效,万载县社会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社会工作者以自身岗位为阵地,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服务农村、服务社区、服务民生、服务部队、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社会工作服务农村,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工作内容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建立“致富驿站”等形式,帮扶困难群众,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2. 社会工作服务社区,促进了城乡社区建设。在社区广泛开展矛盾调处、权益维护、行为矫正、医疗卫生等社会工作,大大提高了社区的文明度与和谐度。
3. 社会工作服务民生,提高了民生保障水平。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三留一返”(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三缺一少”(缺技术、缺资金、缺项目,少劳力)、“三难一低”(看病难、就业难、养老难,收入低)现象,通过在低保、救灾、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领域和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及灾民搬迁、扶贫帮困等民生工程方面引入社会工作,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保障。
4. 社会工作服务社会,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在创建“星级”光荣院、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工作中,引入心理辅导、残障康复、行为矫治等社工服务;在农村信访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舒缓负面情绪,为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