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红十字会创建:中国慈善界“第一伟举”
发布时间: 2010-08-10    作者:池子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07期特别策划“面向21世纪的中国慈善事业”文章之一。
  慈善事业的主体之一是民间组织。在众多NGO中,红十字会更具有活力与魅力,显示出勃勃生机。红十字会(有的国家称红新月会、红水晶会)在全球有186个成员国,与联合国、奥委会并称为三大国际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3月,是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团体。作为“舶来品”,红十字何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西学东渐与红十字的“登堂入室”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被打开,“西学东渐”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潮流相互激荡,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在此大背景之下,西方慈善思想以传教士、新兴报刊、归国外交官等为载体,开始在中国传播。教会医院、学堂、育婴堂等具有慈善性质的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办,加之传教士的赈灾行动,西方慈善事业作为“西学东渐”的一叶方舟,“登陆”中国。
  红十字会源起于战争救护。1859年6月25日,“红十字运动之父”亨利·杜南在意大利索尔弗利诺目睹了一场惨祸——法、意联军和奥地利军队的鏖战刚刚结束,4万多死伤士兵被遗弃战地。杜南见此惨状,立即组织当地妇女、儿童、医生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治。这段“不愉快的往事”使他萌发建立伤兵救护组织的构想,一旦战争爆发,就能够“以真诚的博爱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时的慈善工作中去”,实施有效的救护。在他的奔走呼吁下,1863年2月9日“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其标志着红十字的诞生。1864年8月22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2国全权代表参加的外交会议,签署了《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红十字运动在西方蓬勃发展起来。
  1874年5月,日本在台湾寻衅滋事,中日两国发生冲突,上海的《字林西报》、《申报》等开始讨论战争救护问题,但没有点出“红十字”之名。而据1898年5月9日《申报》报道:早在1888年,英国医生梅威令在台湾开设伤科医院,招收福建、台湾聪慧子弟数十人,教授战地救伤之法,学成后至上海租界工部局广场进行演习。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有关红十字在中国活动的最明确记载。这说明,红十字“登堂入室”,正式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1. 王勇出席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区大会开幕式
    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慈善事业大事记
    3.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不容忽视
    4. 中国慈善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5. 慈善事业与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
    6.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现状、路径、前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