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少数民族发展史
民族治理的国际经验和教训该如何鉴取
发布时间: 2012-04-23    作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04-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原则问题主要关注的是对世界各国民族政策的评价问题。什么是“好的”或值得期待的民族政策?什么是“差的”或引以为戒的民族政策?这是关涉民族政策价值理念的重大问题。
  原则的理清
  笔者认为,首先,好的民族政策,须体现权利正义的价值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权利的分配不仅要体现公民主义理想状态下的一致性,也要关照到现实状态下各民族的差异性;不仅要体现“普遍主义的”票决制,也要体现“特殊主义”协商制。
  其次,好的民族政策应该体现保存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秉持这一理念意味着在“国家文化”的建构中,不仅要体现和反映主体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要体现少数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和传统。多元文化不仅是理解人类文明完整性的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国家文化完整性的主要方面。
  再次,好的民族政策应该体现尊重人权的价值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将主体民族成员和少数民族成员视为完全同等或平等的人,以差异化的政策使他们真正得到同等关怀和权利。
  第四,好的民族政策应该体现维护国家安全的价值理念。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仍然是保护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权利的不二的政治单位。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全局上决定着一国人民的幸福和安危。
  第五,好的民族政策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族格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角度,提出了民族解放的基本路径。它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真切地关注到弱小民族的生存和命运,真诚地帮助它们发展,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
  上述5种价值理念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族格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具有独立的形态以外,其余4种价值理念都具有条件从属性。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和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失误,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族格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受到一些论者的质疑,他们将苏联等国解体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在其余4种具有“条件从属性”的价值理念中,除国家安全的价值理念外,其他价值理念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减损和扭曲。
  在欧洲,一些政要(包括极右政党)借口国家安全,公然宣布承载着各民族文化和尊严的多元文化主义“已经失败”;在美国,为了强化所谓“国家认同”和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一些学者和智库人士无视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现状,提出重返“盎格鲁-撒克逊核心价值”。在中国国内,一些学者盲视国内各民族在经济、文化、语言和政治参与方面的巨大差异,提出以“一律平等”的公民主义代替现行的以承认差异性为基础的民族政策,如此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在民族政策(立法)的价值理念方面,我们依旧面临着冲突与选择。
  我们不能把别国的种(民)族驱逐、隔离、歧视、压迫的民族政策视为好的民族政策,那我们能否把那些无视群体差别的公民民族主义政策、拒绝补偿历史侵害的“历史虚无主义”政策和将异质文化视为洪水猛兽而加以排斥的民族政策评价为先进的民族政策?能否以国家安全为唯一标杆,将国外民族政策的评价和取舍完全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全这一价值理念之上?这些是我们在进行民族政策(立法)价值判断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政策的变迁
    2. 用党的民族政策引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3.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指引下阔步前进
    4. 论新世纪我国民族政策发展的特点
    5. 关于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若干思考
    6. “政策催化”: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
    7. 张雷军:保持民族政策与时俱进
    8. 我国民族政策的象征秩序与科学实践
    9. 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10. 也谈中国可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