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国内唯一新水准逻辑教本
金岳霖初到美国时读的是商业科,但总是“引不起兴趣”;不久就改学政治学。1918年和1920年他先后获政治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据他自己说,对哲学发生兴趣是开始于1919年。那时他正在研究政治思想史,英国新黑格尔派的哲学家格林(T.H.Green)的著作使他“头一次感觉到理智上的欣赏”。1922年,在英国伦敦时,有两本书对他后来的思想影响特别大。一本是罗素的《数学原理》(PrinciplesofMathematics),另一本是休谟的《人性论》(Treatise)。休谟的书能够对许多重大问题作出深刻的讨论,给他以“洋洋乎大观”的感觉,从此,政治学或政治思想史不再是他致力的方向,而“进入了哲学”的研究领域。(金岳霖:《论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在哲学领域中,他对逻辑又情有独钟。据说,他早在读中学时就有很强的逻辑意识。他曾觉察到“金钱如粪土”和“朋友值千金”这两句民间谚语不可能同时成立,因为从这两句话中可以推出“朋友如粪土”的荒谬结论来。他在读罗素的书时,事实上已经接触到逻辑了;当他欣赏分析哲学,发出“精深的分析就是哲学”的赞叹时,再进而欣赏分析哲学所使用的逻辑工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逻辑》一书是金岳霖在清华大学讲授“逻辑学”课程时写的讲稿,1935年由该校出版部印成讲义。1936年又列入“大学丛书”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1961年,列入“逻辑丛书”由三联书店出版,并于1962年、1978年、1982年多次印刷。
该书主要是讲逻辑学中的演绎法,第一部分中作者以现代逻辑的眼光介绍传统逻辑的推理的理论;第二部分进而对传统逻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第三部分介绍了一个节略的逻辑系统(即选取怀特海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中近300个定理,组成一个精干的逻辑演算系统);最后深入探讨了逻辑和逻辑系统中的种种问题,对之进行了整体性的哲学思考,是“一种逻辑哲学的导言”。
当时,他的逻辑课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逻辑》的出版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贺麟曾誉之为“国内唯一具新水准之逻辑教本”。(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9页)殷海光也曾撰文盛赞此书,“观点纯粹、严格,解析精密”,是“中国有逻辑以来,亦即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纯粹逻辑著作”。(刘培育主编:《金岳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407页)他本人于是被学界称为“中国现代逻辑学第一人”。
金岳霖不仅在逻辑学的教育方面成绩卓著,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在普及逻辑学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1959年,他组织哲学所逻辑组的同仁编写了《逻辑通俗读本》,并亲自撰写书中“判断”这一章,此书在1962年出版后的20年间出了5版,印刷了100多万册。1961年主编《形式逻辑》,此书于1963年写成,1979年正式出版,是“十年动乱”后出版的一部高校逻辑教材,后被许多高校所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