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六大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国上下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重大进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其中就包含着对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以及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探索。
(一)不断在新的高度上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命题,标志着中共对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承袭了十五大报告的基本判断,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基于对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这种认识,报告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任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的直接推动力。
(二)全面科学地把握文化的属性及功能
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史上,在很长的时期内,我们往往只注重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功能,而对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功能以及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商品功能和产业属性认识不足。这成为长期以来束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个思想障碍。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文化建设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第一次把“文化产业”的概念写进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了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表明中共对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有了清晰的认识,标志着中共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此后,中共关于文化双重属性、双重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形成了“既要注重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又要注重文化产品的产业属性”、“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紧密相连的,占领市场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统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致的”[2]等一系列论断。
(三)深入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文化发展规律
关于文化双重属性和功能的科学认识,具有文化领域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使得中共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探索大踏步前进,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都取得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遵循市场规则,通过商品交换转化为群众的消费,文化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为此,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命题,把文化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与此相联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被看作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且贯穿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新形势新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
(四)形成明确的文化发展思路、全面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完善的文化体制改革方案
中共中央在不断探索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明确的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逐步完善。在文化发展思路上,明确了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明确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2005年12月,在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整个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和总体方案,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2006年3月、2008年4月,两次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对不断推进中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和进一步部署。与此同时,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配套的支持政策。
2008年11月,李长春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章,从八个方面总结了中共十六大以来文化发展理念的创新。[3]这些文化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成果的结晶。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既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就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