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学艺术创作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发挥“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生了一大批展示中国特色、反映时代风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获得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3~2006)特等奖的电影《张思德》、《云水谣》、《太行山上》,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延安颂》、《插树岭》、《亮剑》,话剧《立秋》等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话剧《立秋》2004~2009年共演出500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自2002年以来推出了50台精品剧目和一批优秀作品。此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专项资金的设立和实施,“文华奖”剧目评选与展演,“交响乐之春”演出季,以及中国京剧艺术节、全国声乐比赛、全国杂技比赛等活动持续举办,推动了话剧、儿童剧、戏曲、杂技、舞蹈、音乐、音乐剧、舞剧、歌剧、美术等艺术门类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伴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文学艺术产品在数量上增长迅速。影视生产方面,2007年电影产量超过400部,电视剧产量超过14000集,影视动画产量突破10万分钟。[9]新闻出版方面,200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75668种、期刊95498种、报纸1943种、录音制品11721种、录像制品11772种以及电子出版物9668种。[10]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而举行的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境内部分由近170台全国优秀舞台剧(节)目展演和62项专业艺术展览构成,通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剧种展演、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群众演艺和少儿演艺优秀剧(节)目展演、奥运主题剧目展演、“中国交响乐之春”、“京昆情韵”戏曲展演、“梦幻之旅”杂技展演、民族风情歌舞展演等9大板块的展演,生动展现了我国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的最新风貌,其参演剧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舞台艺术最为集中的一次精彩展示;专业艺术展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古代文物精品展示、民族民间艺术品展示、故宫典藏历代绘画精品展览、近现代艺术大师精品展览等,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11]借助奥运会这一世界舞台,中国以创新的形式向世界自信地展现了500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赢得世界的尊重。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国文化在新世纪新阶段已经重新踏上复兴之路。
[参引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3]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求是》2008年第22期。
[4]蔡武主编《改革、发展、繁荣———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化发展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页。
[5]《2008年全国文化统计数据分析报告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http://www.mcprc.gov.cn/xxfb/whtj/200906/t20090616_71146.html。
[6]《抓住机遇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光明日报》2009年4月9日。
[7]韩永进编著《新的文化自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205页。[8]《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经济“寒冬”中逆风飞扬》,《光明日报》2009年6月19日。
[9]王太华:《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2008年2月6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2/06/20080205170642240530.html。
[10]《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07年7月21日,http://www.gapp.gov.cn/cms/cms/website/zhrmghgxwcbzsww/layout3/xxml33.jsp?channelId=1392&siteId=21&infoId=465109。
[11]《彰显时代精神 服务人民大众———2008年中国文化建设回眸》,《光明日报》2009年1月6日。
[收稿日期]2009-9-22
[作者简介] 曹光章,哲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100009;刘子瑛,博士研究生,国立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3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