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1964年罗共调停中苏关系始末
发布时间: 2010-09-15    作者:阎明复    来源:《百年潮》 2010-09-14
  字体:(     ) 关闭窗口

   1963年、1964年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担心中苏关系破裂,进而影响整个共产主义运动,曾居中调停,劝说中苏停止论战。罗马尼亚共产党就是其中之一。1964年3月,罗党派团来华调停,希望中苏停止论战。中罗两党进行了多次会谈。会谈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表示对罗党的尊重,从罗党代表团到达北京当天起,到结束访华的第二天,曾暂停发表公开论战的文章。
  罗党当“说客”的背景
  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发表告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全面攻击中国共产党。随后,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苏联报刊发表了两千多篇反华文章和材料。对于苏共的攻击,中共进行了反击,并从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先后发表了九篇文章(“九评”),同苏共展开论战,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苏论战期间,中苏之间除公开发表论战文章,还通过信函,就一些问题进行争辩,交换意见,甚至提出过停止公开论战。如1963年12月6日,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向杨尚昆和伍修权递交了一封由赫鲁晓夫署名致毛泽东的信。这封信所署的日期是11月29日。苏共中央在来信中,要求停止公开论战,希望改善中苏两国关系,并表示:“苏联报刊已经停止发表论战性的材料。”对苏共中央的这封信,毛泽东鉴于当时中苏论战的实际情况,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考虑到我们对苏共7月14日的公开信还没有答复完,他们发表的两千多篇反华文章还没有开始答复,还有四十几个兄弟党发表的攻击我们的决议、声明,我们也都没有答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他们呼吁停止公开论战,我们不忙答复,还是继续写我们的评论。
  1964年2月,苏共召开全会,虽然提出要加强国际团结,但仍然高举反华旗帜。2月15日,全会通过决议,指出:“中国领导人采取了恶化苏中两国关系、破坏苏中两国人民友谊的方针。他们拒绝了苏共中央关于使苏中关系正常化的一切建议,在中国国内加紧反苏宣传,粗暴地干涉苏联的内部事务。”会后,苏共向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发出信函,号召开展反对中共的运动。

   2月20日,中共中央致函苏共中央,指出苏共领导一方面装出要团结的样子,叫嚷停止公开论战,一方面又背着中共向各国共产党发出反对中共的信件,策动新的反对中共的运动。复信在批驳苏共领导的两面派手法后,提出:“我们再一次郑重地要求苏共中央把最近给各兄弟党的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同样交给我们。我们将在研究你们这封信之后,作出我们的答复。”显然,这封信的内容和措词使苏共领导勃然大怒。2月22日,苏共中央对中共中央的信函迅速予以答复。复信语气尖刻,并特别指出中共居然不是“Просить”(请求)而是“Требовать”(要求)他们!甚至说“难道有谁会认真地听从你们的腔调,被吓唬住而立刻跑去执行你们的任何要求吗?”
  1964年2月29日,时隔三个月后,中共中央致函苏共中央,答复苏共中央1963年11月29日的来信。复信中涉及“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各国党代表会议及其筹备委员会”、“中苏两党会谈”以及“中苏两国关系中的具体问题(如边界、援助、苏联专家、贸易问题)”。中共中央复信中建议中苏两党会谈在1964年10月10日到25日在北京举行;中苏会谈后举行筹备会议,该会议由17国党的代表(13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印尼、日、意、法)组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马尼亚党派团来华,同中共代表团举行谈判,试图调停中苏关系,希望中苏之间停止公开论战。

    1. 中国在南苏丹做调停人 叛军危及中国利益
    2.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留苏教育研究
    3. 1964年中苏第一轮边界谈判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4. 对中苏两国庆祝“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1周年活动的双边考察
    5. 苏共二十二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6. 1961年苏联驻华使节在中国自费旅行事件考
    7. 政治史与思想史的互动:史华慈对中苏关系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8. “友好 恶化 敌对 缓和”看中苏关系近40年变迁
    9.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
    10. 1969年中苏核危机始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