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强势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国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国民教育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中国的国民教育如何能够在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中成功构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成为教育决策制定者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国民教育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在21世纪实现真正的崛起和复兴。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强历史教育,尤其是国史教育(指的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进行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本素质教育)无疑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主义制度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我国自古具有尊史、重史、用史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发表过重视历史、重视历史教育的言论。尽管现阶段包括国史教育在内的历史教育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与其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中应具有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是很不够的。
与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对其国家史教育的重视和发展程度相比,我国现阶段国史教育显得薄弱和落后,有待于进一步提上正规的发展日程。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不仅谈不上系统的国史教育,甚至还没有把国史教育理念引进到国民教育中来。
我国现阶段的国史教育只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一部分来进行的,人们对国史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缺乏理性的认识。国史教育在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中均较少提及,广大学生对国史的学习和了解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专家指出,当前高校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基本不了解,有些知识是从电影、小说里知道的。作为新中国的青年和大学生,应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这种状况在党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金春明教授曾指出:现在大学基本上不开国史、党史课。党校的党史本来是主课,现在连中央党校开的课时也不多了,长期班有,短期班则没有。这些现状说明整个教育系统对于国史教育的认识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原山西省史志研究院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从整体上说学生所掌握的国史知识还相当薄弱、普遍缺乏。这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优秀建设者,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的合格国民是极为不利的。国史知识的贫乏和国史教育的薄弱已成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温床和土壤。鉴于此,应该重视国史教育,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史教育规划,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视发挥国史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展现出中国当代优秀历史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底蕴和神采,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国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一任务的实现首先就反映在关于国史教育,乃至历史教育的新思想和新举措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