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一些新的摩擦点。如何看待这一新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原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像美中经贸这样规模庞大且高度复杂的关系而言,一些问题的存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双边经贸关系的摩擦不可能超越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巨大共同利益。两国领导人和民众都深知这一点。
傅瑞伟表示相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许多积极的对话,虽然未必能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供迅速解决的方案,但必将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经贸合作仍然为美中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回顾双边经贸关系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傅瑞伟称之为“日益深入、优势互补、硕果累累”。他回忆说,1979年,随着《美中贸易关系协定》的签署,双边贸易重启。当年,双边贸易额仅24亿多美元。许多美国官员心中的疑问是,中国究竟能向美国出口什么?30多年后的今天,双边贸易额接近4000亿美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此期间,中国成为美国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海外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大量出口,极大地增强了美国民众的购买力。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中国制造”并不与“美国制造”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傅瑞伟说,在美中两国这样一个并非天然盟友的双边关系中,经贸关系长期发挥着“稳定剂”的作用。
傅瑞伟认为,双边经贸关系中存在一些摩擦与政治因素有关,但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决定了两国领导人不会漠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其偏离正轨。时至今日,美中经贸关系仍然发挥着促进美中关系稳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奥巴马去年制定了未来5年内出口翻番的宏伟目标,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美国有人将这一目标的实现及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减少与人民币汇率变化挂钩。傅瑞伟对此表示不认同,他认为,人民币走强也许会有利于增强美国的出口潜力,但人民币汇率不是增加美国对华出口、减少双边贸易赤字的主要因素。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么大。由于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很难统计双边准确的贸易数字。过分强调双边贸易赤字,具有很大的误导性。他认为,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看美国的贸易赤字,就会发现美国的过度消费、储蓄太少才是主要因素之一,人民币汇率充其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傅瑞伟看好美国公司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他说,过去30年的发展已毫无疑义地证明,中国市场比许多国家的市场更为开放、包容,形成了独特的市场发展模式。傅瑞伟认为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表现优异,具有相当竞争力,在中国市场获利甚丰,而且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随着中国公司实力和中国作为全球大市场的竞争力的增强,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新形势,美国公司需要把中国和美国本土及西欧市场同等对待,为中国市场提供同欧美市场一样的一级产品和服务,这对增强美国公司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