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的专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史家胡华》
胡华提出,写党史人物要有史料的真实性、评价的公正性和文笔的生动性;他主编的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对上自党中央总书记、党中央主席下至普通战士中的杰出人物,都一视同仁,不分类、不分卷,以组稿、来稿先后排列,堪称中国当代的《史记》——
胡华教授(1921-1987)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革命家、史学家、教育家。我曾经以《史料、史观、史德》为题,于1997年为纪念胡华同志逝世10周年写成专文,论述他治史的三个特点。此文从横向分别说明胡华在治学中如何刻意求索真实史料,如何注重坚持正确史观,如何恪守崇高史德。现在,我从纵向列举胡华融史料、史观、史德于一体所完成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胡华文集》、《中共党史人物传》等几部论著,及其在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创建和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其中,《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影响尤为巨大。但这里我还是按照出版时间顺序加以介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一部观点新颖而又有理论深度的大众化通俗读物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在对华北大学的有关决定中第一次提出要开设“中共党史”课程。华北大学当即任命胡华为中共党史教学组组长,并负责编写教材。同年夏秋,胡华埋头伏案赶写出《中国近代革命史讲话初稿》,1949年首先由华北大学作为校内教材印发。根据有关领导同志和学界前辈提出的意见,经过胡华修改后于1950年3月由北京新华书店公开出版。
这本定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的名著,是学者个人撰写的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第一部奠基性力作。全书约20万字,系统叙述了自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准备起,至中共建立后历经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还论及共产党自身的曲折成长和逐步壮大。该书的特点和优点是史料翔实,观点新颖,分析简要,文笔流畅,结构合理,分量适当,既是大众化的通俗读物,又是比较有深度的理论著作,所以出版后大受欢迎,成为全国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的首选图书,许多学校把它作为教材。人民出版社1951年成立后,此书很快就归其印刷发行。截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先后出过13版,发行百余万册,并由外文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译为日文、英文、德文、俄文、朝鲜文、维吾尔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对许多重大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胡华为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留下的第二部奠基性力作,是由他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此书自1981年起由胡华设计篇章结构,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十几位教师集体分工编写,胡华负责编审修改定稿。内容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写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共32.5万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4月出版,首印10万册。此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个波澜起伏、曲折前进的历程,既有创新和重大成就,又有挫折和沉重灾难。胡华在统修定稿中,既要依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要以翔实的史料、正确的史观,本着党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史德,对许多重大问题作出具体的有说服力的说明。
●《胡华文集》,体现了他一生对创建和奠定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贡献
胡华为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留下的第三部奠基性力作,是1988年版单行本《胡华文集》和即将出版的六卷本《胡华文集》。1976年10月,胡华得知“四人帮”被拘留隔离审查的消息时兴奋地说:“真解气,这口气我憋了十年了!”从这时起至1987年病逝,是胡华一生中最光辉、创作数量最多、达到最高水平的十年。他刻意求索真实史料、注重坚持正确史观、努力恪守崇高史德这三个治学特点,都获得了新的飞跃。
胡华早在1979年就发表《研究党史、肃清极左路线流毒》一文,鲜明指出,“一部党史,充分证明了:‘左’倾错误和极左路线的危害,是最主要、最严重、最惨烈的危害,这是铁一样的事实。”这是他作为中共党史学家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敢讲真话的肺腑之言。十多年后,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郑重提出:“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现在,新版《胡华文集》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从中我们将可以全面了解并深入研究胡华一生对创建和奠定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重大贡献。
●《中共党史人物传》,堪称中共党史人物的《史记》,具有不朽的价值
胡华为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留下的第四部奠基性力作,是他主编的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我国古代史学家开创了三种史学著作体裁,即春秋左丘明《左传》的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事),汉朝司马迁《史记》的纪传体(按人物传记叙事)和宋朝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的纪事本末体(按重大事件写其始末)。自汉朝起,我国史书以《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为正史。而近现代我国史学参照外国史学新体裁,多采取分时期分阶段综述重大事件的体例为主,另编写大事年表和人物传记。
中共历史上群星璀璨,胡华深感在中共党史著作中难以充分记述众多先烈先贤的革命事迹,早就萌发了要为中共党史人物立传的想法。及至1979年成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提出要组织编写多卷本《中共党史人物传》,大家公推胡华为主编。他为出版这一套丛书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在最后8年时间内,他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召开编委会,提出编写原则和要求,到分头组稿,召开审稿会,建立初审、复审、终审三审制度,由他亲自终审统修定稿,与出版社联系等等,他始终负责到底。他在终审时,经常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直到夜已深沉,依然埋头伏案,精读细改。他提出为中共党史人物立传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写党史人物要有史料的真实性、评价的公正性和文笔的生动性,力求达到“信、达、雅”的境界。《中共党史人物传》每卷约有50万至70万字,第一批计划出50卷。从1979年至1987年8月胡华住院治疗前,他终审人物传稿587篇,共1050余万字,住院三个月又审改70多万字。到12月8日临终前几天,他还叮嘱探访的编委:“望继续努力,完成50卷的出版、发行工作。”至12月14日胡华逝世时,《中共党史人物传》(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已出到第35卷,经胡华终审完毕的已到第44卷。余下6卷,也有部分传稿是胡华组稿或审看过的。胡华逝世后,在他的老战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李新的关心、支持下,由彭明为代主编,到1991年“七一”前夕,《中共党史人物传》出齐50卷,收入628篇631个人物的传记。
《中共党史人物传》继承了司马迁《史记》所开创的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好传统。《史记》为纪传体史书留下了写真事的学术标准、不溢美的道德标准和有文采的文化标准,所以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有112卷是人物传记。它的人物分类按三大类排列:3卷“本纪”,专写历代帝王;10卷“世家”,专写世代显贵、王公;70卷“列传”,专写侯伯及其他系列人物。《中共党史人物传》则更有自己的特点,对各位党史人物都一视同仁,上自党中央总书记、党中央主席,下至普通战士中的杰出人物,一律都是几万字的小传,不分类、不分卷,以组稿、来稿先后排列。胡华要求编写者以《史记》为范本进行编写。他主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实为我国当代的《史记》,是中共党史人物的《史记》,是中共党史革命家的列传,是对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重要补充,具有不朽的价值。
由于胡华为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留下渗透着他拥有的丰富史料、正确史观和高尚史德的这些奠基性力作,所以他堪称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2011年是他诞辰90周年,我写了一首词——《桃源忆故人·感念挚友》以表怀念。兹录如下:
知音密友难寻觅,每每畅谈经历,国事闪失功绩,都热诚评析。
喜闻呼应声声激,胜似唱和琴笛,痛折神交悲戚,令我常孤寂!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