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全党正确地把握解放思想的方针,邓小平多次对解放思想问题做出了科学阐述。他反复指出:“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279页。针对党内和社会上极少数人散布怀疑社会主义、否定党的领导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在1979年3月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强调:“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同上书,第279页。
在解放思想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从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共十三大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初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切成果如同邓小平所说:“不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同上书,第191页。
二、解放思想方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严峻的考验。1989年,由于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国内爆发八九政治风波。随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如何保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面临着种种的犹豫、困惑和动摇。有些同志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上,停留在改革开放前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观点和政策上,难免顾虑重重,犹豫彷徨,迈不开继续前进的步伐。
为科学地回答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理论和认识障碍,邓小平于1992年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视察期间发表重要谈话,就改革和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成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1页。。在改革开放问题上,他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他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思想倾向问题上,他强调:“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377、373、375页。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方针的继续和发展,又是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阶段的解放思想的号角。
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召开会议,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发表讲话,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问题,深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的主要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继续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法宝,是一个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必须伴随建设和改革长期坚持下去。”《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