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时代的伟人陈云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俄罗斯]波尔奇科夫    来源: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9年10月1日,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有许多在这60年的历史中留下鲜明足迹的伟人值得追忆。

  陈云(1905—1995)便是其中的一位。陈云先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党政领导高层中担任要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陈云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了中国的高通胀,实现市场价格稳定和财政收支的平衡。1953年,在陈云的建议下,中国开始对粮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即根据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现实,集中采购和分配。1956年,在陈云的积极参与下,成功地阻止了此后被称为“小跃进”的第一次“大跃进”企图。

  正是由于陈云在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制定国民经济调整政策上所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中国才能成功克服1958—1960年“大跃进”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978年末,在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断之后,陈云重新回到了中国领导核心层,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云的首要工作是,调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积累和消费之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严重比例失衡。陈云作为中国领导层中权威的经济领袖,在邓小平的支持下,扭转了1979—1980年出现的、中央和地方一些干部对调整政策的消极态度。1981年,陈云坚持推行强硬的“长远的、健康和务实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提高了国民经济宏观比例的水平,使中国能够开始进行国家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即便考虑到中国的复杂环境,陈云在各个时期所从事的“危机经理”的工作,都应被视为他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仅这一项工作,其取得的成效在中国也是受用不尽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初理念的形成是与陈云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早在1956年,陈云就指出了用市场来补充和调节计划的必要性,并在1979年3月重申了该想法。陈云在自己的发言中,将上述理念形象地描述为“笼中鸟”。“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指导的搞活。这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以内发挥作用,不能脱离计划的指导。”尽管陈云后期的改革理念有时被看成是保守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陈云的不懈努力,以保障经济高增长率为目标的各项措施所组成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才能转化为中国独立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1. 李捷:一代伟人与一个时代——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
    2. 武力:中国改革走的是正确道路
    3. 牛冠恒:陈云读书方法论初探
    4. 张金才:陈云1962年提出分田到户探因
    5. 邱霞:陈云“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论析
    6. 学习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7. 继承陈云“唯实”精神,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
    8. 朱佳木: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编研事业
    9. 孙钦梅:论陈云节约思想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10. 1949—1956年陈云在经济工作中的全局思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