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党的期刊与学术期刊对陈云的经济思想及陈云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的《红旗》杂志,在《理论学习》专栏中刊载了有关陈云经济思想的一系列材料(《红旗》1983年第8—12期)。在杂志《学习与研究》(北京)、《群众》(南京)、报纸《中国财贸报》上也发表了关于这一主题的系列文章。在《中国财贸报》的材料的基础上,广播电台进行了12次报道(1981年7—8月)。有关陈云经济思想的文集得以出版。此外,还有一些成果,如《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若干原则问题》(北京,1982年)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基本原则:学习陈云同志经济论著》(北京,1982年),同时出版了第一本有关陈云的学术专著《国力论》(作者王琢与黄菊波,北京,1981年)。
陈云对中国80年代初经济前景的研究,使中国在实现经济改革与现代化的过程中,最终战胜了“左”倾,抵制住了“超前发展”的诱惑。这一点特别重要,尤其是在转型的初始阶段,很难做到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1951年是陈云,而非其他人,首次使用了“摸着石头过河”这句名言。“摸着石头过河”随后成为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的同义词。
苏联和俄罗斯一直对陈云在经济问题上的判断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仅因为陈云是中国领导层方面负责有关苏联专家工作的领导人。俄罗斯著名汉学家、经济学家ЭП皮克韦娃在1976年事件(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之后,立刻预见到,陈云将很快重回中国最高领导层。皮克韦娃多次提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共八大上,在所有发言者中,陈云是唯一在自己的讲话中说:“我同意毛泽东同志”,而不像其他人所说“完全同意毛泽东同志”。那时,也许这一细微的差别只是偶然的现象。但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一细微差别可被看做是陈云和毛泽东在关于国家最佳发展模式判断上的明显差异的证据。
俄罗斯主要的经济杂志《经济问题》刊登了对陈云选集的评论。俄罗斯汉学家МЛ季塔连科、ЮМ格列诺维奇、ВЯ波尔奇科夫的文章记述了陈云的生平、事业以及他的经济观点。
2005年,俄罗斯举行了大规模活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
陈云在30年至50年前所提出的许多具体的建议和做法,也许已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来消除当前在中国及其他国家所存在的经济危机与经济弊病,但他所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于我们的时代、对于我们所遭遇的危机,仍是适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