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从1985年开始从事当代广东史编研与地方志编修相结合工作(以下简称史志工作)。1984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决定成立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广东省志》的编纂和对全省编修新方志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审查和出版工作;同时成立《当代中国的广东》编委会和编辑部,与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两个牌子、一套机构,负责完成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编写的当代中国丛书广东卷任务。
按中央书记处和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当代中国出版社的要求,全办同志严肃认真,努力工作。25年间,广东史志工作双双硕果累累。至2007年,全省第一轮修志任务省志94部分志和100部市、县(市、区)志全部完成,在全国排名第十名;第二轮修志大部分已进入审查验收阶段,少部分已出版。当代广东史编研方面,先后出版专著《当代中国的广东》(118万字,上下册,1991年12月)、《广东名号》(1992年10月)、《广东之最》(共3集,1998~2000年)、《岭南纪事》(120万字,两次印刷,2004年8月、2005年5月)、《当代广东简史》(34万字,2005年6月)、《广东省情读本》(24万字,2006年3月)、《六连岭知青纪事》(画册,2008年12月)、《广东改革开放纪事》(270万字,上下册,2008年12月)、《父辈的足迹》(46万字,2009年6月)等,共9种;1995年9月当代广东研究会成立后,创办《当代广东》季刊,至2010年上半年,共出版56期,积累了约450万字的当代广东史料。
这些成果充分说明,史志工作应该而且能够结合开展,关键是要有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指导,解决好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苦干实干,一定能圆满完成。
一、史志工作有为才有位
广东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动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工作相结合开展,省领导身体力行,对当代广东史的编修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时任省委副书记的谢非主管史志工作,副省长杨立协助工作,他们都及时、具体地领导、指导史志工作。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由17人组成的《当代中国的广东》编审委员会,主任是副省长匡吉。从1988~1990年,省委常委会两次专门审查《当代中国的广东》“总论”部分——“第一编·三十八年的历程”(约15万字);省委书记林若先后6次约见编辑部同志,听取工作汇报,就当代广东史编修的指导思想、编修原则等问题和对当代广东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天两次约见编辑部同志,听取对当代广东历史事件的记述问题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省长叶选平高度评价当代史工作,表达了详尽的意见;有几位副省长向编辑部同志谈对“总述”初稿中广东历史问题的看法。期间,习仲勋等部分曾在广东主持工作的老领导也曾从北京等地来电了解编修情况,提供意见。1988年8月,谢非和省委常委、秘书长方苞,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带领编辑部同志到从化温泉,集中5天时间,逐字逐句审修约15万字的“总论”文稿,直到其基本符合省委常委会讨论的要求。
在1991年初《当代中国的广东》送审稿完成并送当代中国出版社后,为加强当代广东史的编研工作,按照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的安排,同年4月,省委书记谢非又批准省地方志办公室继续开展《当代广东简史》一书的编写工作。同时,省委办公厅负责组织审查书稿工作。
为推动当代广东史研究,1995年9月,广东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当代广东研究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立、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罗天、原副省长凌伯棠先后担任会长;名誉会长有任仲夷、刘田夫、寇庆延、朱森林、刘存智、范希贤、王维、杨应彬、郑群、游宁丰、李近维、许德立等。他们都是在广东工作多年的领导,熟悉广东,热心研究广东。自此,广东省地方志办开展了编修《岭南纪事》等一系列当代广东史研究专著,得到省委、省政府、省领导和老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不少老同志还直接参与编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