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不断地改善民生,使十几亿人过上更高标准的小康生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和着力点,积极全面地推进社会建设。
一是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特别重视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2004年9月,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强调,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安邦之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为解决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007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第29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了“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基本方针,为劳动者多样化就业方式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就业工作进入一个法制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二是着力开展扶贫帮困的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由于体制转轨不断深化,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生活困难的群体。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小康,对生活困难群体的救济和保障,成为改善民生的一个突出任务。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努力促进社会就业的同时,部署加快了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的工作,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为下岗失业人员、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城乡贫困人口排忧解难。在农村,加大了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并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农村低保人口实行应保尽保,使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万,使我国成为减少贫困人口最多最快的国家。
三是着力解决部分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问题。“三难”问题,总的说是由社会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各种资源分配不平衡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造成的。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在教育方面,《决定》提出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医疗方面,《决定》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据此,2007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当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住房方面,《决定》提出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据此,2007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确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
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更重要的位置。十七大报告单独写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节,对改善民生作了更全面、具体的部署安排。报告继续关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提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报告还对解决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目标。关于教育,报告强调要实现“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于医疗,报告强调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关于住房,报告强调要“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报告提出的改善民生的总体目标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解决社会贫困问题,最根本的是建立健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十七大报告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原则,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党的十七大后,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党中央进一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发生了几件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考虑问题的基本点还是保证人民生产和生活。2008年12月8日、30日和2009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出《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有关应对金融危机举措的文件,强调要避免人民生产和生活受到冲击。2009年3月5日,胡锦涛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明确提出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三保”即成为2009年“两会”的主题。为了实现“三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扩大国内需求,加快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2008年,国内还发生了两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冰冻灾害,党中央和国务院迅速作出部署,千方百计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全力抢险救灾。五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党中央和国务院果断采取了有力的抗震救灾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抗震救灾斗争结束后,又很快确定和实施灾区重建计划,帮助灾区人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