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刻——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相互交织。
这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随着转变发展方式的共识正付诸行动,中国未来发展的四大着力点日益清晰。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5.68亿吨!——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再创新高,几乎占了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
但惊人的产量背后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这一年,中国最大的68家钢厂的利润总和仅有553.88亿元,同比下降31.43%。而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去年下半年即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如果剔除中国企业的投资收益,必和必拓半年的利润已经超过中国最大的68家钢厂全年的利润总和。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钢铁工业正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这一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凸显:进口原材料价格的飞涨、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此起彼伏……
中科院日前发布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我国各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加快结构性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是今后的首要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是个大命题。”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王文章副教授说,“它既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制造业的比重,培育新兴产业;也包括需求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要扩大内需,改善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还包括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此外,推动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是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
加快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采取措施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2010年,多项改革举措在中央和地方陆续推进。毋庸讳言,改变多年累积的发展惯性,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这将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阵痛’,但这种‘阵痛’是值得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说。
着力改善民生,既是目的也是动力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中国政府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解决就业难题。“收入分配也与就业相关,如果就业解决不好,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会更低,收入差距就会更大。”林毅夫说。
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董事长张全收说,我国长期以来对能容纳大量就业的小企业和服务业在思想上忽视,在战略上轻视,在体制上障碍较多,这是当前就业难、工资低的关键原因。
与此同时,看病贵、上学难、安居难……一系列民生难题相互交织。“这说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果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内需就成了无源之水,经济转型也无从谈起。”王文章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细心的人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样阐述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更让人们充满期待的是,近一段时期,一系列涉及民生重点领域的改革正在陆续登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启动,目标是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在公开征求意见,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规划的重点和落脚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众多民生难题的破解是一篇大文章。但随着发展的成果让更多的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从中得到不竭的动力。”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关建中博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