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梦 >> 专家解读
建设幸福西藏 共筑中国梦想
发布时间: 2013-08-24    作者:刘恒    来源:西藏日报 2013-08-24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梦。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好诠释。20世纪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人民谱写着历史,也创造着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同时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农耕文明的中国,千百年来老百姓始终追求的都是安居乐业。中国的发展,在人民的期望和共同努力中不断进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人民的力量创造文明成果,让人民享受文明成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国家富强了,人民作为国家主人,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这使得中国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大力保障民生,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富民兴藏战略,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提出了“六个西藏”的建设,这是对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化,是西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期盼。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幸福西藏,正是“六个西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和平解放前西藏的落后状况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社会极度落后、发展水平极度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旧西藏的统治阶层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社会财富。《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作为旧西藏的法律依据,对人进行三等九级的等级分化,确认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平等。西藏农奴在人身依附关系下,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农牧主占有农奴,可以随意处置农奴,农奴的子女永远无法改变身份。农奴收入低微,在农奴主强制的乌拉差役、租税和高利贷三重剥削下,生活在死亡线的边缘。

  二、“十一五”期间西藏的民生建设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改善民生取得了巨大成就。1985年,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多次提高,“两基”攻坚基本完成。“十一五”末,每个县都建成了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也不断增多,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均寿命增加到67岁。在积极就业政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前茅,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政府安排40多亿元,建设10800套城镇廉租房和26582套周转房,全区城镇困难家庭和干部职工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建立,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全覆盖。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困难群众和优抚群体的生活救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大批文化娱乐设施建成,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400多个,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建有文化活动站,村有农家书屋,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三、“十二五”规划将西藏民生建设推向新高度

  “十二五”规划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大幅度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将使西藏的民生建设更上一层楼。

  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普通中学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提升高等教育,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建立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和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和预防为主、藏中西医并重原则,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和功能,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扩大城乡就业方面,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鼓励自主和自谋职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保障就业率。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通过推行合同制度,完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和救助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大廉租房、周转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完善城镇住房保障。

  在促进居民收入协调增长方面,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改善劳动收入的形成和增长机制。

  人民不是文明成果的旁观者,文明成果依靠人民共同创造,人民拥有享受文明成果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从对中国梦的阐述中,可以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善民生的决心。民生问题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共筑中国梦,需要不断加大民生建设的力度;建设幸福西藏,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与梦想实现的基础。党和政府要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从人民的期待出发,回应民生诉求,加大民生投入,使文明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朝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

    1. 吴超: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验和路径
    2. 干部驻村:西藏乡村基层治理方式再透视
    3. 西藏自治区人口演变对于教育影响的预测
    4. 欧阳雪梅: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5. 武力: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 让党的主张成为西藏网络空间最强音
    7. “一带一路”中的西藏应打好特色牌
    8. 治藏方略:推进西藏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9. 坚持依法治藏 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
    10. 开创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新局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