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10-06-25    作者:王一程 房宁    来源:《求是》 2010-06-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也是我们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

  一、新的重大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一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搞清楚什么是政治文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人类文明,就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体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成果。自脱离蒙昧和野蛮时代以来,人类文明就大体上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部分。物质文明构成人类文明的基础内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人类文明的上层建筑内容。物质文明体现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体现该历史阶段科学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体现该历史阶段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物质文明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决定着该社会历史阶段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一定社会的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也存在着相互规定、彼此制约的关系,并都对该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着强有力的或引导、保证、促进,或干扰、破坏、阻碍的作用。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涵,主要指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法律和行政体系等的进步程度和成熟完善水平。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进步程度和成熟完善水平愈高,这个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就愈有保障。但每一种社会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都是在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制约和指导下进行的;其实现和维系,都必须靠社会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服从和遵守该社会政治制度的行为实践。因此,政治文明更完整的涵义,是指由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在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广大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实践所共同体现的一种社会文明。

  政治文明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从一开始就是作为阶级社会和国家的上层建筑而出现和存在的,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尽管在形式上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和继承关系,但其历史内容、性质和特点并不相同。古今中外任何一种社会政治文明,都是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与之相依存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和利益发展要求的体现。处在同一历史阶段、具有同样阶级内容的不同民族国家的政治文明,也都毫无例外地具有本民族生存发展环境、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赋予的民族特点。虽然处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的政治文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渗透,以致相互碰撞和融合,但是,只要阶级、国家和民族差异还存在,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特点就不会消失。承认和把握人类社会政治文明产生、存在、发展的这些特性和规律,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剥削制度下,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总是处于被少数剥削者和富人压迫和统治的境地,他们对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向往和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总是难以真正实现。只是当世界上先后诞生了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后,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才开始发生质的飞跃,被剥削、被奴役的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划时代的历史性进步。然而,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曾经向全世界初步显示优越性、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未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在20世纪末叶又走上了“回归西方文明”、重新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的老路。总结这一历史教训,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绝不可故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否则,就难以在同资本主义的并存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开端,始自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这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的历史起点。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进一步完善发展的基础。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理想目标,即要造成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遗憾的是,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一度发生“左”的失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走了一段弯路。但总的说来,建国初期奠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坚实的牢固的,经受住了半个多世纪急风暴雨和风云变幻的考验。事实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适合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我完善发展的潜力。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汲取以往失误的教训,提出了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入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新阶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沿着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许多与时俱进的重大进展。如,提出并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阐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强调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等等。

  与人类社会任何一种政治文明一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更为艰难、曲折和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立在与公有制相依存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还很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必须逐步、最终必须与已经长达几千年之久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实行彻底决裂的历史过程。这绝不是靠几代人的努力就能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迄今只有几十年历史,而且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起步和进行的。与已经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经济文化水平和综合实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相比,还只是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作规则和形式、制度化和法律化建设上还有许多有待于完善、发展和进一步落实的环节。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努力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更充分的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疑会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困难和干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和处理。否则,将难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和法律保障,甚至有可能迷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倍加珍惜和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又认真研究和科学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包括有分析、有取舍地吸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某些规则和形式,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三、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的目标的同时,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九项任务。十六大这一战略部署贯穿着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即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任务十分艰巨。最根本的是,必须进一步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各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关都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各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关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方向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还存在阶级和阶层差别,各阶级、阶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一些不同利益和利益发展要求的矛盾。这种利益差别和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在思想政治领域有所反映。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西方和海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还较为突出,反腐败斗争仍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重大政治任务的背景下,鼓吹全盘西化、私有化、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言论和主张,必然会对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构成一定干扰。我们必须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与实现条件的关系,扎扎实实地努力完成十六大部署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当前要特别重视做好扩大基层民主这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正确分析和解决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执笔:政治学所王一程、房宁)

    1. 钟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伟大实践
    2.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 张文彪: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
    4. 书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篇章
    5. 协商民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点
    6.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新活力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新拓展
    9.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制度
    10. 读懂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逻辑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