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党派团体史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心聚力——论中国政党制度优势
发布时间: 2012-08-2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2012-08-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心聚力
  ——论中国的政党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和优势,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着重大意义。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
  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政治制度构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制度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立在各政党利益诉求一致的基础上,有利于思想共识、行动统一和目标认同的形成。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政党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愿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立的基础看,执政党与参政党利益诉求的一致性,消除了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下不同政党之间的利益之争,使政党、国家、社会三者利益一体化,使政党建设的目标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紧密相连。同时,由于执政党与参政党有着思想共识、行动统一和目标认同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具有将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相统一、实践步骤与战略目标相衔接的政治优势,从而避免了因政党轮替而出现的急功近利、谋求短期业绩等弊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制度架构,体现了团结和谐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个特征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上,秩序规范,职责明确,任务清楚。它以政党团结合作为最显著的特点,构成和谐型的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形成和巩固于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其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认同,有着团结合作的坚实基础。各民主党派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由执政党和参政党构成的制度架构,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指导下,形成政党合力,迸发团结能量,能够克服政党之间互相扯皮纷争的弊端,有效整合各种政治资源,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齐心协力成大业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民主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形式丰富多样,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种重要形式。我国的政党制度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所决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是坚持协商民主实践的主要机制,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反映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要求。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表现的民主形式,与选举民主的形式相结合,使发扬民主覆盖各个社会领域和各种政治力量,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创造了民主广泛性与有效性的民主实践载体。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诉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搭建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平台,有利于保障政治稳定、促进人民团结、实现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能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制度化的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系;能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能使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前进;能促进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能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
    2. 从三个维度认识新型政党制度
    3. 充分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4. 在比较中理解和坚持新型政党制度
    5.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带给世界的启示
    6. 我们的最大优势来自党的领导
    7. 中国政党制度的世界贡献
    8. 不断增强我国政党制度效能
    9. 在比较中展现中国政党制度优势
    10. 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和谐功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