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
文化战线上的抗美援朝工作
发布时间: 2010-07-29    作者:周和    来源:人民日报 1951-10-21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文化战线上的抗美援朝工作

  作者:周和

  日期:1951.10.21

  版次:4

  正文: 

  全国文艺、教育、科学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各地的学校师生,热烈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工作。察哈尔省一万多教育工作者,在今年“五一”前后的普及抗美援朝宣传运动中,率领全体学生向城乡一百九十万人(将近全省人口一半)进行了爱国宣传。上海市的小学教师,今年暑假中有八千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宣传队。他们冒着炎热,深入各里弄和小型工厂进行了五天的宣传教育活动,澄清了许多群众对朝鲜形势的不正确看法,推动了群众中的爱国公约运动、捐献运动和优抚工作。在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各地学校师生结合业务、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各种增产捐献的义务劳动。今年年初和六七月间,全国有五十八万多青年报名投考军事干部学校,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学生。广大青年学生在欢送走上国防建设光荣岗位的同学的热烈气氛中,提出了“学习就是战斗、课堂就是战场”的口号,互相勉励要“学好功课,锻炼身体,随时响应祖国号召”。经过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许多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的老教授们也热烈参加了爱国示威游行。曾经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员工也卷入了抗美援朝运动。他们不独在思想上、经济上割断了与美帝国主义的联系,而且清除了潜伏在学校里的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广大教师参加了政治学习,各级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已逐步贯串到各种课程中去。

  许多医药卫生工作者,在抗美援朝的神圣事业中有着重大的贡献。他们在朝鲜前线出生入死地抢救受伤的战士。他们在战地医院里抽下自己的鲜血急救伤员。他们成批成批地组成志愿医疗队奔赴朝鲜前线。据今年九月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报名参加志愿医疗队的卫生工作者已有三万多人。今年七月以来,又有成万的卫生工作者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加国防卫生建设工作。

  全国文艺大军,拿起了宣传鼓动的武器投入抗美援朝运动。他们以各种艺术形式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恶,他们以各种艺术形式鼓舞全国人民抗美爱国的热情。优秀的朝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把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灌注到了全国的城市和农村。千万人读着它受了感动,更增长了对志愿军的热爱,增强了对敌人的仇恨,加紧了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北京、天津等地的曲艺艺人,组成服务大队到朝鲜前线慰问了人民志愿军,又分赴全国各地向广大人民进行了爱国的宣传演出。天津名艺人常宝堃和名琴师程树棠,在朝鲜前线慰问工作中光荣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北京市的七八十岁的老艺人,他们有的剃下了胡子,为捐献“鲁迅号”飞机参加义演。

  出版发行工作者把大量的爱国读物分送到了全国各地和朝鲜前线。新华书店一年来发行了抗美援朝书刊一万万册。由新华书店发起的为志愿军募集书刊运动已收到很大成绩,到八月份就收到了全国人民捐献的书刊五百五十万册。为了把书刊送到前方,新华书店等店的职工组成了战地文化服务队赴朝鲜工作,并帮助部队建立了三千七百多个战地图书馆。

  各地科学工作者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许多科学工作者已开始和工人结合,创制了中国从来不能自制的工业品,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的侵略计划。许多科学工作者面向农村,研究防治灾害、改良品种和提高耕作技术,帮助了广大农民的爱国丰产运动。人民志愿军在前线“一口炒面一口雪”的那种艰苦奋斗精神,大大地感动了国内的科学工作者。北京、上海、济南等地,都有科学工作者自发地研究试验,创制便于军用的干粮,让人民志愿军吃得好些,身体壮些,更多地歼灭美国侵略军。

    1. 净化心灵 选择崇高—科学工作者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2. 最早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高炮团
    3. 台湾青年学生与保钓
    4. 史学修养与文化自觉——同非历史专业的青年学生谈读史
    5. 抗美援朝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
    6. 论抗美援朝运动中妇女组织的社会动员
    7. 对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8. 论抗美援朝运动中民众的爱国情感教育
    9. 抗美援朝文学的历史功绩
    10. 抗美援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代耕制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