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长廊 >> 人物故事
创造“在校师生零死亡”奇迹的校长布周才仁
发布时间: 2010-05-13    作者:王雁霖    来源:新华社 2010-05-13
  字体:(     ) 关闭窗口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顷刻间,美丽的高原古镇化为一片废墟……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经过这场劫难的洗礼,4排与学校同龄的平房宿舍顷刻坍塌,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楼塌了一半,另两栋建于2000年后的教学楼状况略好,但也成为危房。然而,全校近900名师生却安然无恙,创造了“在校师生零死亡”的奇迹。

  奇迹并非出于偶然———校长布周才仁,这个坚毅的康巴汉子自汶川地震之后为学校防震减灾所做的一切工作,终于在剧烈的地震中,保护了近900条鲜活的生命。

防震,源于汶川之后的忧虑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布周才仁的脑海里,时刻紧绷着一根防震的弦儿,以至于每半个月他都要组织一次防震演练。

  学校一栋今年3月份刚刚投入使用的4层教学楼,除正门之外,楼房两侧各有一道铁门,平时并不上锁。有些顽皮的学生会偷偷溜到铁门外大小便、抽烟,甚至从铁门溜出去逃课。久而久之,老师们管不住了,纷纷要求校长下令用空心砖垒墙把两道铁门彻底堵住,却都被布周才仁坚决否定了。地震来袭时,不少学生就是从这两道门中“死里逃生”的。

地震来袭,关键时刻守护生命

  布周才仁的功夫没有白费,近两年防震工作的开展,让全校上下有了忧患意识。4月14日,当5时40分第一波较轻地震来袭时,值班副校长严力多德和4名值班老师便再也睡不着,分头把熟睡的学生们从温暖的被窝里硬生生地拽了出来,安排孩子们一律在操场上读书。

  只有初三年级一些学生因备战中考,在教室里温课。

  7时49分,大地再次咆哮,7.1级剧烈地震来袭。

  当时,初三(4)班班长多杰才让的身体随着大地的震撼剧烈晃动,“感觉像在飘”。

  “不好!地震了!”多杰才让大喊。刹那间教室门被挤压变形,门框上的玻璃窗在强大的挤压力下整体破碎。多杰才让猛然想起老师在逃生演练时讲的话:门被挤压变形时,千万不能强行用力推、拉门,于是他组织同学们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从玻璃破碎形成的小窗口爬了出去,安然无恙地离开教学楼。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地震来时教学楼墙体开始裂缝,砖头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几十个玻璃窗破裂的巨大声响让人不寒而栗,有的胆小的孩子被吓蒙了,两腿瘫软到走都走不动;有的则在教学楼里惊慌失措地疯跑。

  “大家排队站好,不要一窝蜂!”教学楼里的老师们得益于平常的地震演练,下意识地下令学生排好队,有秩序地从3个出口撤出。有的老师专门在楼梯拐角处看护学生,以免发生踩踏事件。

  “平时的逃生演练真的派上了大用场……”语文老师多杰卓玛提起地震,仍心有余悸。

  地震时,布周才仁刚刚起床,连鞋和袜子都没来得及穿,便一路狂奔到学校。

  当看到学生们在值班老师、班主任的带领下,已经按班级列队站好在操场上时,布周才仁激动地“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儿”,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落了地。他在操场上来回奔跑,组织老师清点人数、汇报人数,当得到“学生一个都没少!”的答复时,布周才仁这才发现,双脚已被满地的碎玻璃碴儿扎得鲜血直流。

    1. 玉树地震一周年重建纪实:雪域高原凝聚不屈力量
    2.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
    3. 聚力托举新玉树——写在青海玉树地震百日之际
    4. 玉树灾后重建的政治文化建设
    5. 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6. 哀悼逝者 更勿忘亡羊补牢
    7. 平凡公平的志愿者
    8. “玉树不会忘记”:危难时刻 党旗在飘扬
    9. “中国式救灾”:尊重生命 彰显力量
    10. 中央和国家机关捐助玉树震区 胡锦涛等带头捐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