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一周后的4月21日,举国哀悼遇难同胞,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全国所有文化娱乐场所也按要求于当日停止一切娱乐营业活动。巨大的人员生命损失和精神伤痛,如果仅仅停留在哀悼层面,不仅肤浅而且可悲。对于社会和生者来说,反思灾难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避免灾难的再次肆虐,比简单哀悼也许更加重要。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遇难和失踪的同胞超过8万人;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中,罹难同胞达到2000多人。而在今年2月智利发生的8.8级特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却只有数百人。死亡人数是玉树地震的几分之一,约是汶川地震的百分之一。虽然不同的人员损失与地震震中深度不同等客观因素有关,但智利这个地震多发国家较为先进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特别是抗震级别较高、相对牢固的建筑物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外有关专家在总结智利地震的防灾减灾经验时认为,“以人均来看,智利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著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作为拉美最富裕的国家,智利政府留心并采纳了这些专家的意见,使得本国的建筑不仅依照这些专家的图纸和建筑规范来建造,而且与突发震灾时的应急机制相配套。这种防灾减灾软硬件的有效发挥,使人员伤亡降到了最低。
我国尽管是地震高发国家,但建筑物质量、防震级别却相对滞后,无法起到应有的庇护作用。这使得地震灾害发生后,绝大多数人只能听天由命;而防灾减灾的预报机制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往往只是事后公布灾害级别或者事前辟谣而已,而这种辟谣也已经因为屡屡与事实相左而逐渐失去了公信力。公众对一些灾害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来搪塞。然而,事实上,在玉树地震灾害中,就有一个学校的校领导和一个村的村干部,因为察觉到了大震前的小震等征兆而唤醒学生和村民,使他们无一人遇难。这种业余水平超过专业水平的事情,实在值得专业的灾害预报检测机构反思。
“地震并不直接杀人,如果一切都完好无损,地震也就伤不到任何人。”美国普渡大学一位研究海地地震的地球物理学家这样说。如果我们不下在力气改善我们建筑的抗震水平和建筑质量,如果我们不改善我们的防灾减灾理念和机制,同样的甚至更重的灾难将不可避免,但亡羊补牢也许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