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自然灾害史
哀悼逝者 更勿忘亡羊补牢
发布时间: 2010-06-08    作者:陆高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6-08
  字体:(     ) 关闭窗口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一周后的4月21日,举国哀悼遇难同胞,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全国所有文化娱乐场所也按要求于当日停止一切娱乐营业活动。巨大的人员生命损失和精神伤痛,如果仅仅停留在哀悼层面,不仅肤浅而且可悲。对于社会和生者来说,反思灾难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法,避免灾难的再次肆虐,比简单哀悼也许更加重要。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遇难和失踪的同胞超过8万人;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中,罹难同胞达到2000多人。而在今年2月智利发生的8.8级特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却只有数百人。死亡人数是玉树地震的几分之一,约是汶川地震的百分之一。虽然不同的人员损失与地震震中深度不同等客观因素有关,但智利这个地震多发国家较为先进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特别是抗震级别较高、相对牢固的建筑物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外有关专家在总结智利地震的防灾减灾经验时认为,“以人均来看,智利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著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作为拉美最富裕的国家,智利政府留心并采纳了这些专家的意见,使得本国的建筑不仅依照这些专家的图纸和建筑规范来建造,而且与突发震灾时的应急机制相配套。这种防灾减灾软硬件的有效发挥,使人员伤亡降到了最低。

  我国尽管是地震高发国家,但建筑物质量、防震级别却相对滞后,无法起到应有的庇护作用。这使得地震灾害发生后,绝大多数人只能听天由命;而防灾减灾的预报机制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往往只是事后公布灾害级别或者事前辟谣而已,而这种辟谣也已经因为屡屡与事实相左而逐渐失去了公信力。公众对一些灾害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来搪塞。然而,事实上,在玉树地震灾害中,就有一个学校的校领导和一个村的村干部,因为察觉到了大震前的小震等征兆而唤醒学生和村民,使他们无一人遇难。这种业余水平超过专业水平的事情,实在值得专业的灾害预报检测机构反思。

  “地震并不直接杀人,如果一切都完好无损,地震也就伤不到任何人。”美国普渡大学一位研究海地地震的地球物理学家这样说。如果我们不下在力气改善我们建筑的抗震水平和建筑质量,如果我们不改善我们的防灾减灾理念和机制,同样的甚至更重的灾难将不可避免,但亡羊补牢也许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1. 玉树地震一周年重建纪实:雪域高原凝聚不屈力量
    2.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
    3. 聚力托举新玉树——写在青海玉树地震百日之际
    4. 玉树灾后重建的政治文化建设
    5. 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6. 平凡公平的志愿者
    7. “玉树不会忘记”:危难时刻 党旗在飘扬
    8. 创造“在校师生零死亡”奇迹的校长布周才仁
    9. “中国式救灾”:尊重生命 彰显力量
    10. 中央和国家机关捐助玉树震区 胡锦涛等带头捐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