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学者 >> 朱佳木 >> 学者行踪
朱佳木研究员谈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 2010-01-05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09-09-04
  字体:(     ) 关闭窗口

 ——朱佳木研究员谈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朱佳木:正确认识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以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如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前后两个时期刚好在这60年里各占大体30年时间。对于这两个30年,有的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比如,有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之前的30年曾经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因而以后30年否定前30年。有的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矛盾,甚至认为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因而以前30年来否定后30年。如何正确认识这两个30年的关系,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新中国60年的历史,也关系着能否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近,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研究员。

为什么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呢?朱佳木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应当看到,这一切的起点并不是1949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那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而是1978年新中国在经过近30年艰苦奋斗后建立起来的宏伟基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使中国从此结束了蒙受屈辱、战乱频仍、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在此后约30年里,我国通过连续四个半五年计划的建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和客观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还挫败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发展了同许多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国际环境。当然,在前30年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没有改革开放后那么显著。但这绝不表明那段历史对于后30年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对于前30年当中我们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朱佳木认为毋庸讳言,而是应该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他指出,在前30年里,我们确实犯过不少错误,有的错误甚至是全局性、长时期的,给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过严重损失。但绝不能因为有这些错误,就否定那段历史是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前30年,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还是“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这是前30年的基本方面,是我们总体评价那段历史的主要依据。只要把那段历史的错误,包括“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同上述基本面放在一起比较,孰重孰轻、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就会看得很清楚。 

    1. 论新中国60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曲折历程
    2.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制度回顾
    3.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制度回顾
    4. 新中国60年党的制度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5. 浩然芳华:新中国60年学术史
    6.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7. 新中国60年思想观念之重大变迁
    8. 新中国60年与中国文明的创造性复兴
    9. 我国60年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10.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轨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