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思想史
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党内在农村问题上两次论争
发布时间: 2010-09-03    作者:辛逸    来源:国史网 2010-09-03
  字体:(     ) 关闭窗口

   48年前,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共党内在农村问题上连续发生了两次大的争论。两次争论的焦点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是允许甚至保护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内有一定限度的增长和发展,还是立即限制和束缚私有制成分的生长,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的互助与合作,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做好准备。这两次争论反映了党内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不同理解。1951年前后党内在农村问题上的分歧,决定了我国后来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其在我国农业合作化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从中国的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基本国情出发,研究中国革命转变问题的理论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和贡献。这一理论也存在着不甚完备的地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中国革命分两个阶段来进行是讲得十分明确的,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起点却不甚明晰。在建国后的实践中,对官僚资本的没收,既是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表明社会主义革命似乎已经开始;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利用、限制的政策,显示我党要进行一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对于资产阶级的两个阶层采取不同的政策就使建国初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产生了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党内对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始于何时,以及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私有制成分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对策。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更强调“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页。 )待局面稳定下来之后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刘少奇则主张,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口号。按照这一思路,刘少奇得出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正处于“青年时代,还能够发展,它的进步性、革命性是主要方面;”(注: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增订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4页。 )“资本家是社会上的一个很大的生产力,这个生产力是很重要的,今天没有他们还不行;”(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等重要结论。中共两位主要领导人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等问题上的分歧,反映到农村问题上,便是50年代初在东北农村党员雇工和山西试办农业合作社问题上的两次大争论。

   东北土改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程度不同的得到了提高,但也有近10%的农户因各种原因其经济生活出现了下降。(注: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经济上升户中的一小部分添置了车马,有的雇了长工,买进或租进了土地;生活下降户中却出现了出卖、出租土地或借粮借款;少数致富了的农村党员开始雇长工。面对东北农村中刚刚开始出现的“两极分化”,有些农村干部不许上升户买车买马拴独犁,认为单干是不合法的,强迫农民加入互助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土改后农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初联合召开了农村工作座谈会。东北局书记兼人民政府主席高岗在会上说:“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使绝大多数农民上升为丰衣足食的农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使绝大多数农民‘由个体逐步向集体方向发展’。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仍是我们农村生产领导的基本方向。”(注:《新华月报》,1950年第2期,第95页。 )他虽然批评了“各种各样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但着重批评了对于农业经济“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让其自流发展的资本主义路线;”他虽然也说允许单干,允许雇工和买卖土地,但却宣布了在资金贷款、农具的提供、良种的供应、劳模的评比等方面奖励互助合作实际上也是歧视单干的经济政策;他虽然认为现时的互助合作是小型的,仍以个体经济为基础,但强调互助合作“在获得生产工具的改进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与发展。”高岗还提出了原则上不允许党员雇工剥削,党员不参加变工组是不对的等意见。高岗的发言虽然没有直接否定现行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但本质上是主张土改后的中国农村应立即起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