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过渡(不上传文档)
城市经济学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10-07-28    作者:陈柳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7-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城市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点是在经济上有效而公平地解决城市问题,从而为创造良好的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服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区域竞争、国家竞争和跨国(集团)竞争已演化为城市带的竞争。城市研究、城市带研究和城市协同发展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学科热点。

西方国家的城市研究始于20世纪初

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城市经济问题的理论探讨和研究。20世纪初,德国学者开始研究城市问题,社会学家韦伯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论》的第一部分“论工业区位”。接着美国也展开了城市研究,1924年美国学者费特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市场区域的经济规律》一文,论述了城市区位问题。但是,那时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包括在区域经济或地租理论之中的,城市经济学并没有真正独立出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城市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公共设施不足等,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为了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20世纪40年代,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已进入系统化的阶段,内容涉及城市房地产市场、级差地租、土地价格、土地合理利用、工业布局、空间距离、运输成本等等。

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从1956年纽约大都市地区研究项目算起,这个研究的最终成果于1959年出版,即胡佛(Edgar M. Hoover)和弗农(Raymond Vernon)两位经济学家合著的《都市解析》(Anatomy of a Metropolis)。也有人认为城市经济学的起始可以1964年出版的阿朗索(William Alonso)的《区位和土地利用》(Location and Land Use)一书为标志。还有人认为,城市经济学的真正产生是以1965年美国威尔帕·汤普森(Wilbur Thompson )的《城市经济学导言》(The Introduction to Urban Economics)问世为标志。因此,城市经济学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城市经济的教科书、专著和文集大量出版,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使城市经济学成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的经济学科。

如果说城市经济学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那么,其“制度化”过程就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因为当时城市经济学已经被更加正式地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了。城市经济学的制度化过程很容易从有关期刊的角度得到认可。《城市研究》本身就是创刊于1964年的,其主要创始人是经济学家唐·罗伯逊,尽管该期刊早期很少发表经济类的论文。然而,在1970年,设在美国的“城市经济学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作出一项决定,即该杂志今后将专注于城市经济学并将成立一个“美国编辑部”。但这种只有一份期刊专门研究城市经济学问题的情况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多久。1971年《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在沃尔特·艾萨德成为编委成员后不久,刊名又改为《区域科学和城市经济学》)得以创刊发行。《美国不动产与都市经济学会期刊》创刊于1973年,同时《城市经济学杂志》则于1974年开始发行。因此,截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有四份期刊以不同的方式专注于城市经济学。重要的是制度化进程促使许多著名的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城市经济学,其中四位学者因其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时期“新城市经济学”变得让人熟知。

国外城市经济研究注重解决城市实际问题

城市经济学虽然起步很晚,但各国城市经济学家颇有见解和价值的双点,对于今后城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英国的巴顿(Button)、日本的山田浩之和美国的沃纳·赫希(Wemer Z.Hirsch)等。西方国家的城市经济学有四个特点:一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理论为基础,把城市作为市场经济中心来进行研究;二是以人口、资本、商品和货币的自由流动和市政自治管理为重要前提;三是以应用研究为主;四是把研究重点放在分析“城市病”的经济根源和治理对策上,强调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这四个特点正是西方城市经济学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欧美各国、日本、苏联得到较快发展。

国外的城市经济研究以解决城市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己任,在不断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城市实际问题的解决。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生产要素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程度,一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该国的资源票赋,还取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因此,原本研究一国内部城市问题的城市经济学研究,其内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如要素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区位选择研究从传统的本国空间研究,扩展到全球(特别是对跨国企业而言)范围内的比较竞争;资源配置研究从如何发挥一国静态比较优势转向如何利用国际资源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城市密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从单纯的城市圈经济协调转向城市圈域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国际间的竞争与协调。这些研究无疑均扩大了城市经济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加大了研究的难度和深度。在这些现实经济问题的左右下,近年来,国外城市经济研究的内容可集中归结为四个主要的领域:区位分析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化;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设计;特定城市市场与城市经济模型的建立;城市经济问题、城市政府行为和城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城市经济学理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形成的时间较晚,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政府开始注重对城市经济问题和经济管理的研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这极大地推动了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城市经济学教材和专著在我国出版,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我国最终形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全方位展开了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理论的研究,并对城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以及具体的城市问题和城市经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经过近30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与社会各界对城市经济学这一学科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继续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贵阳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历史考察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迅速解决
    4. 徐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迅速解决
    5. 革新与再造: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相关问题纵横论
    6. 社会资本投资与城市反贫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