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警惕国外强加到中国头上的5个谬论
发布时间: 2010-08-24    作者:刘水明 明金维等    来源:新华网 2010-08-24
  字体:(     ) 关闭窗口

谬论五:中国责任论

  冷静观察当前热炒的“中国责任论”风潮,人们可看到一红一白“两张脸”: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些不符实际的高帽加诸中国,仿佛中国真成了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将国际金融危机归咎于全球失衡,又将失衡主要归到中国头上,由此要求中国“转变政策”,承担更多责任。

  的确,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国力已今非昔比,很多国际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参与,这是事实。但值得警惕的是,唱红脸者抛出高帽,溢美不断,主旨是“捧”,试图捧得你对号入座,然后提高“要价”,要求中国承担超出实际能力的“责任”。而白脸者主旨是“批”,提出难以自圆其说、与现实相悖的“立论”,借此占据所谓的道德“制高点”,然后发号施令,行的是“责任杀人”。

外媒:西方热炒“中国责任论”中国需清醒看待

  中国外长杨洁篪指出,国际力量正逐步向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必然结果;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在许多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合理的立场主张和利益诉求没有得到足够尊重和重视;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团结合作,争取在国际组织中平等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权益。这个看法是理性、清醒的。

  世界南北差距、东西方发展水平和实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着世界发展的制高点和最高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依然在饱受各种壁垒和技术学习限制的情况下苦苦追赶。中国不会被迷糊而忘乎所以。

世界南北差距、东西方发展水平和实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着世界发展的制高点和最高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依然在饱受各种壁垒和技术学习限制的情况下苦苦追赶。中国不会被迷糊而忘乎所以。

  “中国经济责任论”的用意

  西方国家并非不清楚中国发展的质量梯次和实际水平,而是了然于胸,但为了从中国发展中攫取更大利益,不惜制造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在西方国家看来,仿佛所有的世界难题都与中国有关,都只有靠中国去推动解决。

  比如西方放言,“中国人储蓄太多,以低利率借钱给美国,导致美国一个历史性的消费狂潮和房地产泡沫”;“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至少应该升值40%”;“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赋予中国操控美国国内和外交决策的工具”;“中国不调整,世界经济将无法解决失衡”等等。“中国经济责任论”正在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的话语环境。

  西方国家称“中国能源消费世界第一”,避而不谈他们在发展进程中曾如何大规模无所顾忌地进行碳排放的,这是西方统计的双重标准,潜台词就是要中国带头减排,同时更反映了西方国家的矛盾心态。

  他们一方面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力量,渴望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时却对中国发展表现出酸溜溜的心态,否认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中的积极作用,甚至将全球资源供应紧张都归为中国因素。

西方国家操弄“中国经济责任论”并不新鲜,近来的炒作只是新一轮而已。

  中国学者指出,其目的不外乎是转移源自西方并继续发展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视线,推卸西方发达国家的始作俑者责任。同时让中国感到“理亏”,进而诱导中国在货币汇率、减排份额等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按照西方的药方和路线图调整政策,纳入西方设计的轨道,最终维护西方的高端地位和利益。

  中国需提升软实力 做好自身

  文章称,中国在一些方面也需反思和改进。中国一再声称还不富裕、贫困人口很多,要埋头发展、韬光养晦,但在举办各类盛会以及各类庆祝等方面,又不惜花费巨资,导致很大的浪费。而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收入提高、城乡改革、住房保障等许多领域却欠账很多。这些举动不免无法自圆其说,让有关国家产生疑惑和误会,也给“中国责任论”提供了一些理由。

  因此,强力而切实改善民生、转变发展思维和方式,让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赢得民众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才是国家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如此,“中国责任论”之类奇谈怪论将逐步消解,中国软实力自然显著跃升。 (来源:中新网)

    1. 温家宝:战胜贫困 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2. 加强核安全应趋利避害
    3. 【海外版】叙利亚局势能否化“危”为“机”
    4. 朝鲜经济状况与改革前景
    5. 同化,国际社会说不!
    6. 冯永锋: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医改
    7. 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为缓和叙利亚局势创造条件
    8. 共生性国际社会中的中国追求
    9. 国际社会应同舟共济
    10. 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