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述论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姚力    来源: 2009-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各方力量的整合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既需要政府的重视和财政的支持,也需要医疗卫生体系的配套改革,更离不开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水平的提升。改革开放前农村合作医疗之所以能够发挥较好的功效,首先在于行政干预使它保持了比较高的覆盖率;其次在于国家在经费上大力扶持,药品价格上严加控制;再次在于群众卫生运动和公共卫生服务创造了有力的辅助条件。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合作医疗的萎缩和复办工作的困难,与这些因素的丧失有着直接的关联。1979年时国家对合作医疗的补助费是1亿元,1992年下降到3500万元,仅占卫生事业费的036%,农民人均4分钱。这直接造成了20世纪80至90年代10年间乡镇卫生院减少了8000多所,病床数减少了24万多张,专业技术人员减少了129万人。蔡仁华主编:《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用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356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这是符合合作医疗属于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性质要求的。即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三,完善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任重而道远

  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论断公诸于世。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场关于医改成败的大讨论在全社会掀起波澜。研究报告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指出了制度设计存在的5个问题,并对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6点政策建议。应该说,研究报告以发现问题、力求改进为目标,它的质疑和批评是相当犀利和准确的,代表了目前很大一部分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态度。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和推广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诸如筹资难、参保率低、基金和信息化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几年来,中央和各地政府在不断总结经验,每年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对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纠正,增补了一些新办法。我们也必须看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涉及九亿多农村居民利益的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但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也始终是我国改革和发展面对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提上了日程。紧接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历史任务。在目前设计的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撑。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关键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与巩固,重点在它效用的发挥。过去中国用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未来中国也一定能够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这是历史研究给予我们的正确认识和坚定信念。30年前,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30年后,中国人的智慧,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将再度影响整个世界。

    1. 论新时期军事历史研究的现实价值和时代责任
    2. 刘维芳: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的历史演进
    3. 王蕾:新时期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形成
    4.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
    5. 新时期:社会变迁与新闻变革札记
    6. 新时期中国电影体制研究(1976~1993)
    7. 新时期中国留美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8. 新时期农村改革成功的原因再探
    9. 论我国新时期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10. 郭明义: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优秀代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