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友好 恶化 敌对 缓和”看中苏关系近40年变迁
发布时间: 2010-12-16    作者:周晓沛    来源:国史网 2010-1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随着两国关系恶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在边境地区大量增兵,并派军队进驻蒙古,直接威胁我国安全。1969年,先后发生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双方从意识形态冷战演变为边境冲突热战。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空前紧张。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苏联总理柯西金给北京打电话,要求同毛主席紧急通话。我国话务员得知对方身份后,骂了他一通,说你这个“苏修”头子,不配和我们的伟大领袖通话!对方又说,那能否请周恩来总理接电话?这位女话务员称,我们的周总理那么忙,哪有时间跟你说话。然后,就把电话挂断。毛主席获悉后批评说,电话是打给我的,怎么不报告就拒绝了?周总理还指示,应对那位话务员进行批评教育。
  同年8月,在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又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当时,西方透露说,苏联领导人考虑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中国政府就此发表声明,指出:“如果一小撮战争狂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袭击中国战略要地,那就是战争,那就是侵略。7亿中国人民就要奋起抵抗,用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
   1969年9月3日,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逝世。获悉中国总理周恩来将赴河内参加葬礼,苏联领导层决定派总理柯西金前往,并届时与周总理会见。9月6日,柯西金抵达越南首都,得知周恩来9月4日已来过河内吊唁并于当日返回北京,旋即转告中方,苏联政府首脑希望回国途中经停北京,以会见中国领导人。未等到中方答复,柯的专机只好经印度回国。9月10日,从德里飞抵塔什干时,柯收到中方同意安排会见的信息。9月11日,柯的专机飞经伊尔库茨克到达北京。本来从河内到北京的航线不长,结果却绕了一大圈才折回北京。
  柯西金在北京机场候机楼西侧的贵宾室与周总理举行了会晤,会谈持续了三个小时。两国总理着重讨论了边界问题,并达成共识。双方同意,中苏之间的原则争论不应该妨碍两国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两国不应为边界问题打仗,应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解决前,应该首先签订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边界争议地区脱离接触的临时措施协议。会见中,双方还同意恢复互派大使,重新发展双边贸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国总理谅解。这次会见是应苏联方面的倡议举行的,被称为“机场会见”。
  根据两国总理达成的谅解,在北京开始中苏边界谈判。没有想到,一谈就是9年,被称为“马拉松式谈判”。
  回顾整个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大邻国处于政治上尖锐对立、军事上严重对峙的不正常状态。这段历史是非比较复杂,尤其是意识形态争论的问题很多。应该承认,在“文化大革命”中,外交方面也受到“左”的错误的干扰。但是,我们党和政府为捍卫独立与主权、反对苏联的控制和威胁的斗争是完全必要的。
    1.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留苏教育研究
    2. 1964年中苏第一轮边界谈判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3. 对中苏两国庆祝“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1周年活动的双边考察
    4. 苏共二十二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5. 1961年苏联驻华使节在中国自费旅行事件考
    6. 政治史与思想史的互动:史华慈对中苏关系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7.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
    8. 1969年中苏核危机始末
    9. 中俄解密外交档案汇编合作的最新成果
    10. 破镜重圆:1965~1969 年的中朝关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