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返回首页
史海烟云
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遗体安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末
作者:穆道国    发布时间:2010/09/27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字体:(     ) 关闭窗口

受人之托,同时也是发自我内心的深切缅怀,几年来,每当清明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根思、杨连第五位烈士墓前,我久久地伫立,用洁白的手帕擦拭烈士墓的碑文。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浮现出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们前仆后继、严守纪律、视死如归的悲壮画卷。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期间,我们组织的”抗美援朝烈士家乡万里行”采访摄制活动,亲赴五位烈士家乡及生前所在部队,采访烈士亲人、烈士生前战友以及烈士家乡和部队领导,那激人情怀、催人奋进的感人场面。

我们精心制作的六集电视片《丰碑》——“抗美援朝烈士家乡万里行纪实”,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相继在沈阳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放。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我们的采访活动,令人信服地解答了烈士亲人疑虑已久的”烈士墓中究竟有没有烈士遗骨”的问号。

亲爱的朋友,您也想知道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烈士遗体安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回放那逝去的时光。

电影《上甘岭》卫生员王兰生活原型王清珍、志愿军老战士耿式全倾情讲述寻找、整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遗体,运回祖国的经历。

20034月中旬,我们”抗美援朝烈士家乡万里行”采访摄制组一行6人奔赴湖北省孝感市光荣路空军干部休养所。黄继光烈士当年的连长、离休前曾任巧军45师副参谋长的万福来,听说我们来自沈阳,是专程为自己亲密的战友黄继光、孙占元采访而来,他忍着病痛侃侃而谈。

1952年在枪林弹雨的上甘岭战役中,从101219日短短的8天中,我们巧军就有3位英雄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接着,万福来详尽地讲述了特级英雄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吐着火舌的碉堡枪眼;一级英雄孙占元,身负重伤,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一级英雄邱少云为了保证部队潜伏任务的完成,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直至牺牲的伟大壮举。

在光荣路空军干休所,我们还采访了电影《上甘岭》卫生员王兰的生活原型王清珍。王老虽然年愈古稀,满头银发,但依旧精神矍砾,为人谦和。当我们向她提出”万里行”中,有的烈士亲人曾提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墓中究竟有没有烈士遗体”的问题后,面对摄相机镜头,王清珍倾情讲述了她亲身目睹并参与为黄继光烈士遗体盛棺入硷的一幕。

1952年,我才16岁。在45师收容所当卫生员。黄继光牺牲后,他的事迹广为流传,鼓舞了部队士气。记得在12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在收容所值班刚刚休班,突然听有人说,黄继光的遗体运下来了。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我赶忙向山坡小松林下的水沟旁跑去。只见护理排的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等正同几位叫不出名字的男卫生员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我也迎上前去帮忙。当时,黄继光的遗体平躺着的,举着双臂,依然保持着手抓沙包的姿态。他的前胸膛被火药烧黑,出现了一个拳头大的血洞。由于黄继光遗体高举双臂,身体冻透,放不进棺材,最后是用热毛巾将臂关节塌湿,直至双臂活动,换了两套新衣服,才盛棺入硷,后来运送回国。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志愿军老战士耿式全曾参与了寻找邱少云遗体,并亲身经历完成了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遗体运回祖国的神圣使命。

1953年,我在44师警卫连一排当战士。根据上级指示,志愿军牺牲的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荣立过一等功的营级干部都要运回祖国安葬。219,我奉命到师政治部报到,接受寻找、运送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和我的老首长师后勤兵站站长刘光义遗体回国的任务

负责这项工作的政治部闰干事,将全体人员分为两组。一组由闰干事负责,带4辆汽车寻找黄继光、孙占元遗体;另一组由29师张干事负责,带1辆汽车,与我一起寻找邱少云遗体。两组分头行动,然后在预定地点会合后,由我带路直奔刘光义烈士的墓地。

21日夜,我与张干事冒着敌人的封锁,驱车来到掩埋邱少云遗体的烈士墓群。晚上10点多,我们打着手电,沿着一排排的砖记,找到了邱少云烈士墓。当时正值寒冬,冻土有一尺多厚,我们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烈士烧焦的遗体挖了出来。

    1. 黄继光战友追忆英雄往事:炮火中为我寻指北针
    2. 揭秘:黄继光被找到时7处伤口无一处流血
    3. 震撼人心的上甘岭
    4. 质疑邱少云是一种精神病态
    5. 战友回忆邱少云牺牲经过 英雄事迹险遭埋没
    6. 识英雄 重英雄 敬英雄
    7. 英雄应当得到时代的敬畏
    8. “我们和英雄在一起”
    9. 历史不能遗忘 英雄不容亵渎
    10. 英雄付出生命希望换取的就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