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运行史
抓住经济向好时机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发布时间: 2010-03-15    作者:卢中原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3-15
  字体:(     ) 关闭窗口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当前,我们应在继续巩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趋势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回升向好,短期调控相机抉择

  2009年,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7%。2010年,我国经济走势将继续向好。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内部增长潜力巨大,潜在增长率可保持在9%左右。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增长潜力、去年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今年的延续作用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的模型预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回升到9%以上,出口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控制在3%。如果世界经济复苏更为有力,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10%。

  由于世界经济还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所以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宏观调控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相机抉择,即使总的政策基调不变,也需要根据短期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如果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是转折性变化,就需要及时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也就是改变政策基调。最近两年来的宏观调控取向变化,就体现了短期内相机抉择的特点。2008年初,宏观调控政策基调还是“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到7月份变成“一保一防”(保增长、防通胀),到11月份明确改为“一保”(保增长)。2009年的宏观调控基调进一步明确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激发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潜力,弥补出口急剧减少造成的明显外需缺口,超额完成了经济增长“保八”的预期目标。这是我国及时有效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范例。

  今年,如果我国经济各方面的指标继续向好,而且比较平衡,经济刺激政策就可以放松力度,逐渐淡化。很多人担心,2008年11月开始的货币信贷猛增势头,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和银行呆坏账风险。事实上,有关方面一直在密切监测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指数,随时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回收货币流动性。2009年6月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回暖逐步明朗,当月贷款增加额大幅减少;到了11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注意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发行央票、提高央票利率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拨备率等一系列调控措施。这些措施仍属于管理通胀预期的动态微调,而不是宏观经济政策基调的转变,并不表明宏观调控重点转为抑制通胀。在把握政策基调的同时,及时预调,动态微调,并使之常态化,这是宏观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

  后危机时期应更加关注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

  当前,应抓住经济回升而且比较稳定的时机,更多地关注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使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技术基础和结构基础更合理、更坚实。

  去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于中央提出的调结构要求,不少地区落实得不够理想,具体表现为一些能耗高、排放大的项目重新上马,一些新兴行业盲目扩张。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暴露出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缺陷,特别是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信贷扩张对小型、微型企业支持不够。一些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隐忧。在危机冲击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导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前些年投资和出口增速快但效率低,在国内外需求收缩的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调整,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孕育着突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力图在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等先导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形成后危机时期的竞争新优势。西方国家要求我国减少碳排放、减少出口、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这些势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密切关注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动向,谋划跨越危机的新举措,在调结构、促转型上下更大的功夫,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应善于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加快自主创新,积极发展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在新能源、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切实推进结构升级;善于利用国际企业重组并购成本降低的时机,有效吸引多种外部资源和要素,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促进国内区域合作与合理布局,形成地区优势互补;促进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整合,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用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应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也应成为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我国能源禀赋结构以煤炭为主,资源枯竭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众多,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的任务紧迫而繁重。同时,我国制造业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体系比较齐全,熟练技工充裕,又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可以把我国在市场需求、成本、规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组合起来,形成新优势,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大地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调结构、促转型要取得预期成效,必须抓紧推进改革和体制创新。应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在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资源价格体制、统计考核评价体系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科学民主地设计改革方案,凝聚改革共识和动力,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可以考虑的改革举措主要有:发展多层次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金融机构反应机制;激活社会自主投资,改善创业环境,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特别是尽快完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环境税和流转税改革;完善稳定楼市政策,加快相关制度建设,抑制资产泡沫;等等。去年价格总水平很低,为今年推进资源价格体系改革调整提供了较大空间,应抓住这个有利的改革时机。刺激技术进步、推动结构调整靠什么?很重要的是校正扭曲的要素价格,让真实的市场信号起基础性引导作用。

  内需潜力巨大,消费政策仍需完善

  无论是着眼于短期应对外部危机冲击,还是着眼于长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都必须依靠内需主导型战略发展自己。2009年我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之所以能够迅速见效,投资和消费这两大内需潜力的释放是根本依托。

  预计今年的投资需求仍会保持比较强劲的势头。去年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带动投资需求的巨大增长会保持其惯性。今年刺激投资需求的计划仍会带动2万亿元投资规模,加上社会投资逐渐活跃,再考虑到结构性减税和加强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等改革措施会促进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投资,今年投资需求将会呈现比较正常的快速增长。

  扩大消费需求是我们多年的努力方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6%,是全世界最快的。当然,消费增长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速慢于GDP增速,最终消费增长慢于投资增长,因而导致投资率高企而消费率下降。短期原因在于,应对危机的措施使得投资增长更快。长期原因在于,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工薪收入增长慢于利润增长,居民储蓄增长慢于政府和企业储蓄增长,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对投资和消费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要看到,消费决策属于个人和家庭行为,根本上取决于现期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所决定的预算约束,刺激消费不像刺激投资那样见效快。为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应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同时,设计针对性和导向性更强的政策组合。

  一是结合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支持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民自建住房。国家宜采取补贴政策,支持建材和装修材料下乡、下小城镇。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的过程中,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买房子、买轿车,而农村居民则主要是盖房子和装修,改善居住条件。农民这方面的需求潜力巨大,亟待调动和满足。这是一项力度大、影响深远的鼓励消费政策,不仅能刺激消费,而且能拉动生产、就业和投资;不仅涉及农村,而且会扩散到小城镇,影响城乡统筹和城镇化进程,因此应当注意做好相关规划。

  二是可以考虑把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低收入群体困难补贴。此类补贴可采取消费券的形式发放。目前虽然已规定一部分减持的国有股纳入社会保障基金,但这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居民短期消费。应拓宽思路,使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一部分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服务开支等形式,直接用于支持居民短期消费。

  三是研究调整奢侈品税收政策,兼顾好刺激消费与引导绿色消费的目标。消费奢侈品是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元化的客观趋势。应把大量对奢侈品的购买力留在境内,为拉动消费作贡献。降低奢侈品税率或许有助于做到这一点。同时,也需要通过环境税的配合,抑制奢侈品消费带来的资源环境损失。我们既要鼓励消费,也要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消费习惯。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
    2. 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
    3. 经济学家预期今年经济平稳增长 看好政府职能转变
    4. 年终经济述评:千方百计控物价 多策并举惠民生
    5.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6. 李克强:以新理念新动能推结构升级
    7.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8. 李克强看望政协经济、农业界委员并参加讨论
    9. 李克强:用双发动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前行
    10. 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