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区域经济史
促进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发布时间: 2010-07-14    作者:鲍洪升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7-14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应着力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哪里,产品的销售就在哪里,市场的潜力就在哪里。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任何一个经济体或者企业的成功都与其独特的市场定位有关,都与其能在某个领域拥有某种优势有关。有特色就会吸引注意力,有规模就会增强注意力;有特色才能赢得市场,有市场才能获得效益。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取得主动、实现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民族地区的实际来看,一方面,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比较落后;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大多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文化积淀。在科技溢出效应日益显著的时代条件下,将现代高新技术和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相当规模、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行性。

  近年来,不少民族地区重点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西藏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不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企业竞争力。又比如,新疆和田地区近年来农牧民收入快速增加,就得益于该地区手工羊毛地毯、以维吾尔医药为主的和田医药保健产业等民族特色优势产业的加速发展。总结各地经验,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制定好规划。规划是发展战略,是行动指南。一个好的规划应当说清四个情况:市场现状,市场潜力,竞争对手,自身优势和劣势;明确四个问题:市场定位,总体目标,分步实施方案,重大政策、举措;体现四个特点:起点要高,分析要透,定位要准,措施要实。市场是变化的,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应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并以此统一认识、规范行动、凝聚力量、加快发展。

  培育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的“火车头”。龙头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对特色优势产业影响巨大。目前,不少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龙头企业少、小、弱,致使一些特色优势产业有名无实。因此,民族地区必须集中力量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资源转化利用能力、人才培养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覆盖能力、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无形资产创造能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是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对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尤其重要。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鼓励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上市等形式直接融资,激活民间投资,吸引社会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等多种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作者为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扶贫政策演进及启示
    2. 把推广普通话纳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
    3. 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研究
    4. 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5. 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要树立“三观”
    6. 推进民族地区法制建设
    7. 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步伐
    8.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
    9. 探索民族地区城镇化新路径
    10.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纪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