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世博外交:中国外交的新起点
发布时间: 2010-09-01    作者:杨洁篪    来源:《求是》 2010-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历史新起点 迈步从头越

  在国际格局和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刻,奥运会和世博会在中国成功举行,意义深远。我们在继续做好世博会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两大盛会将给中国与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国外交将怎样走?答案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中国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百年前仁人志士的办会梦想,到今天由中国主办;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代表中国的12包精致湖丝,到上海世博会上的先进科技、绿色场馆和美好生活理念,这一切展示了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正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的中国,展示了中国文明、开放、和谐、进步的形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客观看待和欢迎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

  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也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两大盛会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友好合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对、追赶的机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向世界各国学习借鉴。视野在交流中拓展,创新在碰撞中迸发,对话让中国的发展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将中国推向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加快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进程。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两次盛会向世界表明中国有什么、争什么和给什么:中国有着不断增长的实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有着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的积极意愿;中国作为首个主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争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地位,目标是扩大南北交流合作;随着中国不断发展,我们将向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两次盛会生动诠释中国的和平、发展、合作理念,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际形象更加有利。举办奥运会,我们克服种种风险挑战,抗击国际敌对势力的反华逆流,借体育平台展示中国魅力,迈过了树立形象的一道坎;举办世博会,我们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借经济平台展示中国发展前景,迈过了重振经济信心的一道坎。两次盛会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使我国的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融入世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们在申办筹办奥运、世博过程中,经历了了解、运用、掌握有关国际制度、规则的过程,与世界“贴”得更紧。通过动员全社会参与,全民的国际化意识普遍提高,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迅速成长,为我国深化与世界互动积累了经验,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世界也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与合作。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映照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中国,那么上海世博会则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一个智慧、发展的中国。两次盛会进一步打开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交流对话、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局面,国际社会加强对华合作的势头更加强劲。

  中国外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筹办、举办两大盛会的前后,正值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也是外交工作历经波澜、迎难而上、不断开拓的时期。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化解挑战,取得了“办盛会”、“战危机”、“促发展”、“树形象”等重要成就,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

  全方位外交布局更加完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全面深化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峰会外交更加活跃,双边多边互动积极有效,大国关系不断深化,周边利益交融更加密切,发展中国家合作继续加强,我国维护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条件更加有利。

  外交的内涵和方法更加丰富。两大盛会使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更加丰富,外交服务国内发展的任务更加明确,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科技、公共、人文等各领域工作配合密切,软实力建设实现突破,为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已经跨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展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中国外交大有可为。我们将始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使我国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外交部长)

    1. 2002年 上海获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2. 温家宝出席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3. 告别世博,永留世博——上海世博会旗林降旗侧记
    4. 世博见证“中国智造”变迁
    5. 上海世博会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6.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7. 世博外交站在人类共同屋顶上
    8. 上海世博会首场试运行总体平稳
    9. 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写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
    10.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九次(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