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一次演讲时曾经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地方: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将党的建设与党员的学习现状、学习历史联系起来,强调由此才能把握战略、把握大局。不能“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重视学习、热爱学习成为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进入新世纪,党一贯强调重视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党确定了六个战略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就是“建设学习型政党”。
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里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进一步珍视开掘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富矿,突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述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急迫性时,分析了党内的六种“不适应”的情况,其中第一种就是党内存在的“三信”问题,即有的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有的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坚定,有的党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心还不足。显然,这主要就是由于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主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的著作。他们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老祖宗”,邓小平说过,“老祖宗不能丢”。当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受到挫折时,西方极力宣扬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失败了”,当时邓小平就坚定地说:“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如今,马克思作为杰出思想家依然活在世界人民心中,尤其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袭来时,西方出现“马克思热”、“资本论热”,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解释再次受到千百万人民的重视和青睐,西方国家的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静观我们目前的情况,有些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熟悉、不精通,尤其是年轻人,有些年轻人很少甚至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著作。相反,他们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经济、政治、文化理论有较多地接触、浏览和钻研(当然,这也是需要的),缺陷是对“老祖宗”一知半解,说不到点子上,甚至还在高谈阔论地进行“反思”。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除重视学习“老祖宗”经典的著作外,一刻也离不开学习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弄懂弄通其中的重要观点。把握其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在于不断与实践结合。进而迸发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量。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展现其勃勃生机的最好载体与平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60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判断,就渗透着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及积累的功底。
中国的发展和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正确的路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不断与时俱进的鲜活的理论。这一思想的成果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凝聚着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汲取世界各种文明成果的“拿来主义”的创造,也就是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党性立场。笔者赴俄罗斯考察时,那里的朋友说道,苏联的解体、中国的成功,千条万条,可归结为邓小平思想的切合实际和戈尔巴乔夫思维的脱离实际。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并且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真理标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国情论、“发展是硬道理”论、“先富与共富”论、“三步走”战略论、改革开放论、市场经济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四项基本原则论、精神文明建设论、党的建设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论、新时期统一战线论、现代化军队建设论、“一国两制”论、“韬光养晦”论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