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新时期邓小平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刘祖爱    来源: 2009-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路日益明确。邓小平认为,必须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行国防科技工业对外开放政策,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1984年10月,他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落后和停滞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现代武器装备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配套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国经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趋于世界一体化的形势下,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研制要想完全不与他国进行合作交流已很难做到,如果坚持这种做法也极不明智。相反,急需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填补自己的空白与不足,提高发展起点,推动自己快速进步。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解决经费严重不足、减轻投资压力的一条重要出路,而且是促进民品开发,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自身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另外,在处理对外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方面,邓小平在充分肯定我国国防科技及其工业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外授为辅方针的前提下,多次指示要尽一切可能,积极利用国外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1985年6月,邓小平还强调:“我们的立足点还是自力更生,但是我们搞开放政策,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更多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对加速我们的发展比较有利。”《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但是,邓小平在极力主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从来没有忽视强调国防科技的自主研发。他指出:“(武器装备)可以从外国买,更要立足于自己搞科学研究,自己设计出好的飞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同上书,第129页。

  六、促进一批与国防科技相关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形成了国防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国防科技发展主要依靠国防科研来推进,国防科研是极富创造性的科学活动,需要大批具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只有依靠出色的科技人才,才能发现新的理论,提出新的概念,产生新的发明。促进国防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早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就强调:“抓科研必须同时抓教育。”《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同上书,第41页。在培养国防科技人才方面,针对国防科技高等院校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极大破坏,教师队伍受到摧残,院校工作陷入极度混乱的实际,邓小平明确提出,“在人才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同上书,第95页。“要提拔一些尖端技术人才,要敢于破格,不拘一格选人才”张云川:《邓小平与国防科技工业》,2006年10月3日《学习时报》。,而且要大规模地培养国防科技人才。在邓小平等中央军委领导关怀下,1978年,国防工办对三、四、五、六机部和八机部总局所属高等院校进行了整顿,并增拨专款增添设备,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还积极采取措施,增建新的国防科技高等院校。在邓小平的亲自关怀下,1978年6月,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并列入军队序列。各国防工业部门也增设了必需的高等院校。到80年代中期,新增了15所高等院校,使国防科技高等院校发展到了29所(其中10所为全国重点院校)。另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13所地方高等专业院校设置了核专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国家科技的发展和培养研究生的需要,各重点院校陆续恢复和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增加专职的科研人员,加快科研设施建设。到80年代末期国防科大建立了4个研究所、10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和24个研究室;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了12个研究所、10个研究中心、63个研究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设立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其中北航研究分院设有19个研究所、9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51个研究室;西南工业大学研究分院设有9个研究所、11个研究中心、22个研究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有9个研究所、13个研究中心、19个研究室;北京理工大学设有4个研究所、1个研究中心、4个研究室;南京理工大学设有3个研究所、3个研究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有3个研究所、21个研究室、2个研究中心。其他院校也都建立研究所或研究室。在“文革”结束以后,再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体系。

  在邓小平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国国防科技及其工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仅基本满足了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和技术支持。

    1. 论新时期军事历史研究的现实价值和时代责任
    2. 刘维芳: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的历史演进
    3. 王蕾:新时期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形成
    4. 为新时期中埃关系注入新活力
    5. 新时期,质量为主题
    6.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的海洋权益管理
    7. 王义桅:新时期中美关系需要面向未来的理性合作
    8. 做好新时期党的群团工作的若干思考
    9. 扎实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
    10. 新时期:社会变迁与新闻变革札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