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陈东林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历史决议》对32年做出的基本估计是:“总的来说,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并且将巨大成就分为十个方面:一、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二、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三、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独立,胜利地进行了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四、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五、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六、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七、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八、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九、人民解放军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十、在国际上,始终不渝地奉行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关于成就与错误的关系,《历史决议》指出:“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大的错误。但是,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同样是严重的错误。”

  《历史决议》对共和国前32年的基本估计和阐述的巨大成就,对成就和错误分清主流、支流的论断,是我们研究和撰写国史的基本立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国史研究中的集中表现就是如何评价共和国的前30年。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成就是巨大的、是主流的基本认识,警惕把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30年割裂和对立起来的倾向,用充分的事实有理有据地批驳企图否定前30年的说法;另一方面,我们要牢记《历史决议》总结共和国前30年所犯错误而得出的宝贵认识和教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历史决议》的这些论断不仅对于我们撰写国史前30年有着定海神针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也有着重要保障作用。

  (二)必须坚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这个问题是《历史决议》的核心问题,因此专门用了一节来论述。《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这个论断是在起草《历史决议》之前就提出来,并在起草、讨论中形成一致意见的。对此,邓小平、陈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第一次找胡耀邦等人谈起草提纲,就提出了三条总的原则,其中首要的是:“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页。

  当时,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刚刚传达下去,一部分人中思想相当混乱。有的从“左”的角度反对平反,认为违背了毛泽东思想;有的从右的角度认为平反说明毛泽东思想错了。邓小平指出,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必须澄清这些混乱思想。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今后还要继续贯彻执行的内容,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写出来。同时他又指出,要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错误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以后起草的过程证明,邓小平确实抓住了《历史决议》“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围绕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起草工作经过了几次反复。

  1980年6月27日,邓小平看了第一稿后找胡耀邦等谈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同上书,第297页。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第二稿采取了主要讲正确方面的写法,大大加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分量,起点得到了提高。10月再次修改后的第三稿提交党内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

  在讨论中,多数人同意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也有人认为,毛泽东“功大、过大、罪大”,“过大于功”,有严重的个人品质问题,和封建帝王一样;毛泽东思想里有很多错误,不应当提。后者虽然是少数,但言辞激烈,慷慨激昂。受其影响,第四稿加重了写错误的分量,调子比较低沉。邓小平看了后,于1981年3月9日再次重申:现在稿子的调门不对头,好象错误都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别人都对;总的说来,我们犯错误还是没有经验,大家都有责任。他强调,中心问题还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月18日,他再次坚定地指出:这个问题写不好,决议宁肯不写。这是中心,是关键。

  这时,陈云提出了把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后60年历史联系起来写的意见,使邓小平长久思考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最终形成了成熟的第七稿。5月19日和6月22日,邓小平总结说:总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我们原来设想,要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起到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作用。我想,现在的这个稿子能够实现这样的要求。

  关于《历史决议》再次提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可以从回顾历史的角度作些探讨。

  在1956年中共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处在探索之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正在总结个人崇拜的教训,所以毛泽东要求不提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鲜明体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毛泽东去世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党全国对于个人崇拜的危害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领袖;另一方面,经过建国后30年实践,中国共产党以全党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深刻的教训,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提出一个科学论断的条件成熟了。《历史决议》得出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结论,正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史作为依据的。正像邓小平指出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发展。这是客观的存在,历史的事实。”《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301页。从七大提,到八大不提,到《历史决议》再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又一个新升华,也可以说是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和求真务实思想的重要源泉。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决议》对指导国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刻、更加久远。

    1. 邓小平领导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2. 党史研究中的两件大事
    3. 宋月红: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学科体系初探
    4. 如何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5. 第十四届国史学术年会总结
    6. 第一届当代中国史研究学科前沿论坛综述
    7. 建国60周年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述评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撰中的港澳台问题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