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党史知识大讲堂: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发布时间: 2011-06-14    作者:李庆刚    来源:国史网 2011-06-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民主,其主要的标志是“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提出和实践。19403月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任务,“三三制”简单地来说,就是在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如果共产党员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多余的人就要退出。在“三三制”政权中,党外人士像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是有职有权的,比如在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民主选举中,党外人士、著名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就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的政府副主席,他当选副主席后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对这一政策,中共中央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肯定。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亲自写了一篇《一个极其重要政策》的社论来宣传“精兵简政”,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名篇当中,毛泽东就这样说:他说“精兵简政”这个意见,就是由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提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精兵简政”这一政策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渡过困难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主和选举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真正实现普遍的选举,根据农民当时文盲占多数的情况,各根据地普遍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民主实现形式,像投豆法、画圈法、画杠法、烧香燃洞法这样的选举方法,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鄂皖边区访问的时候,亲眼看到当地的群众用手中的黄豆、绿豆、豌豆、蚕豆等作为选票,选出自己中意候选人的情况。他感慨,这是比近代英美还要进步的普选。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各种力量都在争取知识分子。但是结果确是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不畏艰难万阻奔赴延安,他们来到延安,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高粱,不但要工作学习,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甚至还要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他们为什么这么向往延安?就是因为延安有着“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的民主氛围。

  除政治上追求民主以外,在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面,应该说我们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抗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减租减息的政策,兼顾地主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改善农民的生活结合起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生产也就得到了发展。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以后,为了减轻根据地群众的负担,渡过经济困难,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像我们上面提到的“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其中重要一个政策,还有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机关、学校等纷纷垦荒开田,纺纱织布。由王震率领的359旅开赴延安以南的南泥湾,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一个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应该说“大生产”运动是有重大意义的。一方面使得根据地群众的负担大为减轻,使得根据地居民生活大为改善,一方面改变了我们党工作的作风,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除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外,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科学技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这些工作当中,根据地的群众与我们党结成了血肉联系,群众更加信任党、信任军队。正如当时一首歌唱得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这样和谐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对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抗战,直至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应该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0年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比较国共统治区的人民生活状况以后,就断言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果真被他言中。

  在共产党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我们来反观一下国民党在干什么呢?国民党在政治上一方面是继续顽固地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另外一方面是压制民主。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使国民党方面极其尴尬,既然中国有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既然中国人民可以享有人权自由,为什么还要忍受国民党一党独裁呢?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为了与中国共产党争夺话语权,1943年蒋介石亲自出马,请人捉刀写了一部《中国之命运》的小册子,大谈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唱彻全国,深入人心。在军事上,《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不久,国民党就在军事上,在正面战场上遭到了豫湘桂战役的可耻的大溃败。对此,当时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就贯以这样的标题《一党独裁,遍地是灾》。在经济上,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并没有改善人民的生活,经济恶化,物价飞涨,加剧了人民生活的负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各级党政官员以“接收”为名,贪污腐化,大发国难才,搞所谓的五子登科,哪五子呢?一是票子,二是房子,三是车子,四是位子,五是女子。这样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后国民党是威信扫地,就连原来拥护他的中间党派也逐渐远离它,而逐渐向共产党靠拢。中国共产党逐渐就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三个方面的表现。

  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斗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断取得胜利,19458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2日日本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们上面讲的这三个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一个充分表现。对于这一点,1945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章当中就指出,他说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个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人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20059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我们这讲的内容,与这一论断是切合一致的。

  好,谢谢大家。(本文摘自人民网<党史知识大讲堂>栏目,主讲人李庆刚为中央党校教授)

    1. “四种危险”:党长期执政的安全警示
    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召开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3. 领航中国 扬帆奋进——献给中国共产党90华诞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选择,奋斗在复兴的征程上
    5. 建党以来农村政策回顾展在京举行
    6. 庆祝建党90周年学术座谈会召开
    7. 工人阶级是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8. 党史知识大讲堂: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9.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召开
    10. 捷共主席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