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更有着高远的理论品格:一、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发展中坚持,通过创新更好地继承。二、尊重实践,崇尚实干;通过实践不断开辟道路,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三、把握时代特征,不断与时俱进;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四、尊重群众,以人为本;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标准。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更有着高远的理论品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出发,结合它的重要结论和创立者的心路历程,去体验、品味创立者的勇气、智慧、眼界和情怀,揭示这一理论体系的一些基本品格特征,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发展中坚持,通过创新更好地继承。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解放思想都是最有力的武器,每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都是冲破各种束缚,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向往新的生活,希望能够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但由于长期"左"的思想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束缚,历史却难以迈出新的步伐。邓小平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了决定性环节,他说,"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要解放思想"《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57页。。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反对设立理论禁区,领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作好了思想准备。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问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从而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一国两制"的方针;他支持农村改革,倡导创办经济特区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没有的,是说出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闯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走过的一条新路。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突变,国内也发生了严重政治风波,姓"资"姓"社"的争论再一次使人们陷入困惑。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373页。等重要论断。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和新的思想解放浪潮的推动下,党的十四大跨越了市场取向改革的最后一道障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时形成了我国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他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