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抗美援朝运动 >>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
爱国运动史上的空前盛举! 全国近两亿人参加五一大游行 从首都到祖国边疆响彻抗美援朝歌声
发布时间: 2010-07-27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1951-05-13
  字体:(     ) 关闭窗口

  标题:爱国运动史上的空前盛举!  全国近两亿人参加五一大游行  从首都到祖国边疆响彻抗美援朝歌声

  日期:1951.05.13

  版次:1

  正文:

  【新华社十二日讯】全国各民族各界人民“五一”示威大游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的雄伟力量。据不完整的统计,各地参加示威游行的人数,将近两万万人。计:

  东北区:二千零七十六万人以上(缺十个市、县的统计),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强。

  华北区:三千零一十九万人(缺三个县的统计),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强。

  华东区:四千零六百一十三万人以上,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

  中南区:五千三百八十万人以上(据该区极不完整的材料统计)。

  西南区:二千六百四十一万人以上(缺边远地区的统计),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强。

  西北区:七百一十四万人以上(据该区极不完整的材料统计)。

  内蒙古自治区:五十九万人以上(八个城市及十一个旗、县的统计)。

  北京市:八十余万人。

  天津市:六十一万人。

  这次“五一”示威游行,规模宏壮,是中国人民爱国运动史上的空前盛举。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心地区到边远地区,各民族各界人民,到处结成了游行队伍。黑龙江、辽西、察哈尔、河北、山西、绥远、河南、江西、陕西、宁夏等省,川北、皖南等行政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参加游行的人数,均在各该省、区、盟的总人口半数以上。在各城市中的游行行列里,工人队伍用各种图表和模型显示着他们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光辉成果。在广大农村中的游行行列里,农民们有的扛着抗日战争时打游击的红缨枪,有的牵着耕牛,表示要坚决反对美国武装日本,保卫翻身好光景。山西省游行示威的群众提出的政治口号是:“抗美援朝,人人有责,抗到底!援到底!”在遥远的祖国边疆,如云南边缘、康藏高原、贵州山区等地各少数民族人民都组织了示威游行。西北边陲万山丛中的柯尔克兹族、哈萨克族牧民踏雪游行,欢庆他们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五一”节。东北边缘在土地改革以前还过着原始社会生活的鄂伦春族人民,也参加了示威游行的行列。

  全国人民“五一”示威游行这一空前的雄壮行动,是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在整个四月里,全国各地都有计划地进行了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东北区十七万个宣传员和六千五百多个报告员,分头深入工厂、街道及乡村,采用各种方式广泛进行了抗美援朝爱国教育,因而在大部地区作到了每处每人都受到抗美援朝爱国教育。华北、华东、中南等区也都于“五一”以前基本上达到普及这一教育的要求。西南、西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也都相当普遍地开展了抗美援朝爱国教育。全国各民族各界人民在坚决抗美援朝热爱祖国的思想基础上,于“五一”节日到处汇成了游行的人群,有如怒涛汹涌,在全国范围内到处澎湃。从人民首都到祖国的边疆,到处可以听到各民族各界人民在欢呼毛主席万岁,到处可以听到慷慨激昂的抗美援朝的歌声,到处可以听到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吼声。

    1. 深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2. 全国学联拥护各民主党派宣言 号召全国学生奋起抗美援朝
    3. 抗美援朝动态2
    4. 浙江辛亥革命的鲜明特点
    5. 全国庆贺抗美援朝两周年
    6. 工商界在抗美援朝爱国运动中前进
    7. 全国工人阶级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伟大贡献
    8. 各地人民纷纷写信捐款献物 热烈支援我援朝志愿部队
    9. 春节期间全国治安秩序良好 未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10. 占领华尔街运动持续蔓延 发起15日全球串连游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