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二、“多元一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四、“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五、城乡关系的历史性转折
六、国有企业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第一编 1949~1957:工业化的起步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章 新中国建立时的经济背景和发展条件
第一节 旧中国的经济遗产
一、旧中国经济的特点
二、建国前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估计
第二节 解放区经济和新中国经济纲领的确立
一、解放区的经济体制及其影响
二、新中国经济纲领的确立
第三节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一、政治背景和条件
二、经济背景和条件
三、建国前后的国际环境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建立和“统一财经”
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建立及其职能
二、党对政府经济工作直接领导体制的形成
三、“统一财经”和中央地方经济管理权限的划分
四、计划管理制度的初步形成
五、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没收官僚资本和国营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
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二、国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 农村土地改革
一、建国前后农村阶级划分标准和土地改革政策的变化
二、建国以后的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第四节 国家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和管理办法
一、调整工商业
二、国家对私营经济的直接管理
三、国家对私营经济的间接管理办法
第五节 合作社的整顿与发展
一、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社的方针政策
二、建国初期国家对合作社的整顿
三、国家对合作社的优惠和扶持
四、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体制
第六节 公私合营、中外合营以及外资企业的变革
一、公私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二、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经营管理体制
三、中外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四、取消原有外国在华企业的特权
第七节 统制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
一、摧毁旧的对外贸易体制,建立国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结构
二、外贸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三、对外贸易运行及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八节 建立新民主义的就业和分配制度
一、“包下来”的就业政策和“三个人饭五个人吃”的分配政策
二、国家机关工资制度的建立
三、国营企业工资制度的变革
四、私营企业分配制度的调整
第三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效益情况
二、工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三、农轻重比重的变化
第二节 内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一、国内贸易的恢复发展
二、对外贸易的恢复发展
第三节 财政金融状况的根本好转
一、建国之初面临的财政困难
二、“取之有道”和“用之得法”的措施
三、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四、金融业走上正轨和存贷业务的扩大
第四节 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恢复和建设
第五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城市就业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三、城镇职工劳动保护制度的建立
四、文教卫生的改善
五、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