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相关文档
怎样展示历史巨变的魅力——读程中原等“历史转折三步曲”
发布时间: 2010-10-29    作者:陈晋    来源:国史网 2010-10-29
  字体:(     ) 关闭窗口

  读程中原等同志由《前奏》、《决战》和《新路》三本书构成的“历史转折三步曲”,不禁想起朱熹说的,“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毛泽东早年也说过的类似的话,他说自己喜欢“事态百变”的历史,诸如楚汉相争,三国相争等等。朱、毛所说,涉及到一个读史规律,即那些揭示历史变局过程的史书,总是别有一番诱人阅读的魅力。因为百变的事态,让许多生动的人物的登场或谢幕,这中间自然充满曲折和情节张力,在变局中孕育着历史的走向和命运,叙述得好还可以揭示启发后人的一些大规律。这样的史书,既可能是一部严谨的史学著作,也可能同时成为通俗的大众读物。说到底,诱人阅读的魅力,来自历史变局本身的魅力。

  “历史转折三部曲”,比较完整地叙述了1975年至1982年这八年中国变局的历史过程。这八年对中国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人们说,20世纪中国,有三场历史巨变改变了中国,一是1911年辛亥革命,一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是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转折三部曲”叙述的,就是第三场历史变局。但是,写历史变局的书,并不必然拥有诱人阅读的魅力,关键看是怎样去挖掘和展示的。

  那么,历史转折三部曲”是怎样去挖掘和展示以1978年为标志的这场历史巨变的魅力的呢?我觉得有两点比较突出。

  第一,写透历史巨变的曲折过程。

  任何一场历史巨变,都会有其发生在特定年份的标志性事件,人们常常把它称为历史转折。这就是191119491978三个年份在20世纪中国三场历史巨变中的特殊意义。但是,营造历史巨变魅力的复杂过程和深刻逻辑,却不可能是标志性事件所能包容的。因为“转折”并不能包含和代替“巨变”。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切割历史。渐进的量变,积累着巨变的历史魅力;质变的飞跃,释放着巨变的历史魅力。释放的短暂惊骇代替不了积累的复杂味道。为此,我赞成“三部曲”写20世纪中国的第三场巨变,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点,往前拉到1975年,往后延到1982年,从而以更宽阔的历史视野来处理1年和8年的关系。就像主要作者程中原接受采访时说的,“三部曲把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放到1975年到1982年这段历史中去考察,较之学界常见的单纯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更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便于从宏观上透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历史转折的来龙去脉和划时代意义”。所谓厚重感和纵深感,其实就是更有味道也更曲折的历史过程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历史转折三部曲”把8年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以揭示了这场历史巨变的全过程的时候,还贯穿了一个从转折到新路的历史主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具体逻辑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为理论指导的文化大革命,转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某和程度上说,这就是朱熹说的读史当观的“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

  为了揭示这场历史巨变的魅力,“历史转折三部曲”从历史的纵深中挖掘和展示了8年间的几个历史制高点,以及由这些历史制高点连结成的曲折起伏的巨变过程。

  “前奏”事实上是由两个制高点构成的。一个是19751月的四届人大,重申“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一个是这年夏天的整顿高潮。整顿的中断是这一过程的低端落点。这一过程揭示的主题是“文化大革命向何处去”。之所以把整顿称之为历史转变的前奏,是因为这场历史转变必然要从反思和纠正“文革”的错误开始,而整顿的一些措施为后来的改革探索了一些经验,特别是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准备了社会基础。

  “决战”也是由两个历史高点构成。一个是四五运动,一个是粉碎“四人帮”,中间是历史的曲线。这一过程的主题,是在毛泽东之后如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为后来的转变创造了前提。

  “新路”事实上写了两个历史过程。第一个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历史高点也是历史结点自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过程的主题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被称为整场历史巨变的转折点,也是整场历史巨变过程的一个最高点。有了这个转折,就为历史的转变打开了新路。第二个过程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这个过程的历史高点也是结点,自然是十二大。其主题是怎样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子。十二大之所以成为这场历时8年历史巨变的结点,是因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作为新时期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提了出来,并且在实践中有不少具体探索,成为了社会的共识。特别是在十二大上,又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总任务,邓小平还把未来的目标确定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可以说是最终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三场历史的大转变。

  从这个简单的疏理中,不难体会到,所谓历史巨变,是怎样由历史的高点连接起来的,是怎样在曲折起伏中逐步展示它的魅力的。而且,“三部曲”还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从这个历史高点到另一个历史点的进程中诸多横断面的历史内容。要说不足,我觉得,还可以把目前的“新路”分成“转折”和“新路”,“转折”讲粉碎“四人帮”以后到三中全会,“新路”讲三中全会以后的事。这样,“前奏”、“决战”、“转折”、“新路”四部曲,会更清晰地反映1975年到1982年的历史变局。

    1. 全面评述伟大历史转折的三本好书
    2. 目 录
    3. 国史著作新追求: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统一
    4. 一幅伟大历史转折的政治图景——读程中原等著《前奏》《决战》《新路》系列著作
    5. 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能为大众读者接受的好书
    6. 全面评述伟大转折历史的三本好书
    7. 高视点的历史俯瞰
    8. 学术研究大众化的有益尝试
    9. 深化邓小平研究的新著——读“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
    10. 大众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符合时代的要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