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国际化的中国宗教是未来中国宗教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宗教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研究中国宗教国际化,既要有传统的回顾,还要有现代的思考,更要有世界眼光,重点是讨论如何将中国宗教推向世界,让中国宗教在世界宗教中占有应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取得应有的话语权。
2012年,我国学术界的宗教学研究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发展,这一年的宗教学研究重点可以用“文化”、“慈善”和“国际化”三个主题词来概括。
“宗教是文化”的观点本是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为了规避一些“左”的思想倾向影响而提出的,如今,这一观点已经为大家所接受。现在研究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在当前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进行的。2012年在北京、西安、上海三地相继召开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彰显了学术界对以“文化”为表征的宗教研究的学术取向,表明了“宗教是文化”成为当前中国大陆宗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慈善”一直是历代宗教的功能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慈善事业进入了活跃时期,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之后,慈善活动得到了发展与加强,促进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宗教与慈善的历史纠结,使得两者的关系被重新强调与梳理。今年2月,《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活动的意见》颁布,宗教界发扬传统,积极从事慈善的活动得到鼓励,宗教与慈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学者的视野,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都举行了以此为主题的会议,一些学术刊物也组织了这方面的理论文章,宗教慈善问题随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焦点。
在今天,当中国成为经济大国之后,中国宗教的国际化问题被提上了研究的议程。中国佛教的国际化构想逐渐形成,且加速发展。这个构想可以上溯到2006年4月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这届论坛以“弘扬佛教文化,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以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始把中国佛教推向世界。2009年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主题,2012年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则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为主题,这些佛教论坛的举办将中国佛教推向世界的活动引向深入。在中国传统的民间外交中,宗教文化交流向来是一个主要的内容,并在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今天将再次担负起新的使命。
应该看到,当前在学术界与宗教界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的问题。宗教的基本宗旨是予人解脱,其根本目的是人心疗治。对这一点,早在唐代,统治者就已经看到了宗教在养生与治心方面的重要性,并且赋予了儒家治国、道教养生和佛教治心等不同的功能。这是我们在研究各种宗教基础理论时应该予以关注的。
当前我国的文化研究是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宗教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也应围绕这一战略任务而进行。从宗教的基本宗旨——解脱论来讲,宗教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予人教化、改变人心,离开了这一宗旨,就脱离了宗教的本身,所谓的“宗教文化”也就成为无本之木。研究宗教文化的目的是要深化宗教所具有的道德伦理和使人为善的基本宗旨,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慈善是宗教所附带的功能之一,是宗教的属性表现。宗教之所以与慈善有密切的关系,与它的教义思想密切关联,慈悲和大爱是宗教提倡的思想。从传统宗教教义理论当中找出慈善理论的现代意义,同时结合现代管理思想为宗教慈善事业找到长期运作的机制,是学术界与宗教界的重要任务。
国际化的中国宗教是未来中国宗教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宗教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研究中国宗教国际化,既要有传统的回顾,还要有现代的思考,更要有世界眼光,重点是讨论如何将中国宗教推向世界,让中国宗教在世界宗教中占有应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取得应有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
责任编辑: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