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保障史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实践和理论
发布时间: 2018-01-04    作者:公丕宏 公丕明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2017-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规模攻坚扶贫、综合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纵观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可以得出当下扶贫可借鉴的经验:首先,依据国情合理动态地调整贫困标准。1978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标准是低水平的生存标准,1986年的206元是基本食物消费标准,2000年的865元是基本温饱标准,2010年的2300元是基本稳定温饱标准。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确定人们的基本生活所必需消费的食物、非食物的基本费用是扶贫开发的前提。其次,扶贫与开发协调发展。扶贫的目的是解决人的贫困问题,以发展促脱贫是贯穿几十年扶贫的一条主线。对贫困地区的开发主要是配置其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物质资源,对贫困人口的开发为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再次,扶贫开发是不断瞄准的过程。从区域性整体扶贫到瞄准国家级贫困县,从整村推进到精准到户到人,扶贫向微观发展,精准成为必然要求。最后,扶贫开发要充分发挥制度与体制优势。扶贫开发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央负总责,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省市县乡村一起抓扶贫。这种自上而下、直达基层的高效动员体系充分发挥了制度与体制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全文见附件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实践和理论_公丕宏.pdf
  1. 动真碰硬,跑好脱贫攻坚后半程
  2.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要协调推进
  3. 脱贫攻坚要下足“绣花”功夫
  4. 中国脱贫的成就与信心从何而来?
  5. 脱贫攻坚成效 要由人民阅卷
  6.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7. 加强“精神扶贫”助推脱贫攻坚质量提升
  8. 全面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
  9.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10. 从严从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