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变迁史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视角下的福利国家研究
发布时间: 2010-10-09    作者:杨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9-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学者们多从政治学、经济学视角研究福利国家,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福利国家则不多见。东京大学的武川正吾教授提出从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福利国家进行社会学研究,对我们系统地理解福利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和思想意义,也可为我们分析福利国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武川教授认为,对福利国家这样一个带有价值倾向的概念,首先要确定某种公理或标准,再通过严谨的演绎做出回答,要客观地把握现实存在的福利国家(reallyexistingwelfarestate)的结构和功能,将其与各种各样的政治愿望区别开。他不仅提出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这一分析框架,还把它作为研究福利国家的前提。福利国家是什么、福利国家是由什么样的制度构成的、福利国家究竟处在怎样的环境变动中、处在变迁世界中的福利国家将走向何方……这些无疑是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视角下研究福利国家所不能绕开的话题。

  福利国家的社会学分析框架

  对于福利国家这一概念,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武川教授构造的福利国家的社会学分析框架中,他明确提出福利国家的三个侧面——国家目标、给付国家及规制国家,引出了经验社会学的三个研究领域——福利政治、再分配结构和规制结构。

  武川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界定此前的福利国家研究:(1)作为国家目标的福利国家;(2)作为给付国家的福利国家;(3)作为规制国家的福利国家。并且,这些层面也可以作为今后分析福利国家的出发点。

  从“作为国家目标的福利国家”中,我们可以发现福利政治这一经验分析领域,而从“作为给付国家的福利国家”这一层面所包含的社会性给付的规模有多大、社会性给付用于何人何处等问题中,我们又可以发现再分配结构这一福利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中的又一个经验分析领域。“作为规制国家的福利国家”虽然在某种意义上遭到忽视,但是,由来已久的劳动者保护、其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平等或结果平等……诸如此类的社会性规制的话题,无疑使我们确信:缺乏社会规制就难以支撑起福利国家的晴朗天空。

  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角度给福利国家进行定位,不仅需要明确什么是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由何构成,而且要分析福利国家对其他社会结构(例如,反映社会平等状况的收入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阶级或阶层结构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此外,还需要明确外部的社会结构会给福利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此同时,萦绕于福利国家学者心中的课题必然包含福利国家的确立与发展会导致怎样的社会变迁,而社会变迁又给福利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

  研究福利国家,离不开福利政治、再分配结构与规制结构这三个层面,而福利国家当前所处的境况又与全球化和个体化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武川教授特别提出与福利国家相关的环境变动——即对福利国家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并受福利国家的绩效影响的社会结构。

  回顾近年来关于福利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他明确指出,福利国家是在资本制与父权制这两大体系的变动中出现的。对于资本制这一生产体制(productionregime),福利国家具有商品化/去商品化的效果,而对父权制这一再生产体制(reproductionregime),福利国家具有性别差异化(genderisation)/去性别差异化(de-genderisation)的效果。

  诚如武川教授所论,福利国家与生产领域和再生产领域之间都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撇开福利国家的各种制度就无从理解有关家庭的问题。在福利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以性别(社会的、文化的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有可能被维持、强化,也有可能被剥离、削弱。而劳动力市场则在社会性给付与社会性规制的冲击下备受关注,它与社会权的关系也终将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

    1. “交异”与“融通”:近代以来社会学与历史学关系变迁
    2. 植根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
    3. 面向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
    4. 社会学四大范式满足学者多维研究旨趣
    5. 李强: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发展创新
    6. 2014年中国社会学印象记
    7. 重返空间社会学:继承费孝通先生的学术遗产
    8. 建构什么样的金融社会学
    9. 李培林: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 推动中国社会学走向世界
    10. 近五年社会学主要研究议题及进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