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一工程自2004年正式实施起,至今已有8年。8年来,在党中央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全国思想理论界的积极参与下,工程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期间,我直接参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学概论》等部分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参加了工程咨询委员会的审议工作,亲身经历了我国思想理论界和高校教育界的变化过程,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
一、正本清源,在搞清弄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下功夫,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毛泽东专门指示成立中央编译局和马列研究院,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多次提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适应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集中力量根据德文和俄文原版重新审核和修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重点著作的译文和注释,于2009年出版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权威的中文译本,为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工程集中力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观点进行研究攻关,进行追根溯源的梳理,深刻总结经典著作基本观点传播、运用当中的经验教训,并立足于当今时代的新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做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判断。力求通过这项扎实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研究工作取得的各项成果,广泛体现在已经出版和正在编写的重点教材之中,体现在理论武装和教学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与时俱进,在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组织编写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骨干课程的专业课教材,构建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为了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从教材提纲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审定,到教材初稿的撰写和统稿修改,再到教材经中央审定并出版使用,都凝聚着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凝聚着咨询委员会委员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和把关,凝聚着教材编写组长期积累和潜心研究的心血,凝聚着广大一线教师和理论界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和广泛性。
教材编写工作力求在弄懂弄通并着力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再把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基础理论研究带动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化,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促进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发展,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可以说,教材撰写、讨论、修改、定稿的过程,就是认真学习、掌握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过程,就是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扬求真务实和学术民主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一开始就把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实践摆在突出位置。为了搞好这些工作,工程专门组织课题组专家利用暑期进行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加深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及其基本经验的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了解,激发工程专家从事教材编写和理论工作的灵感,推动结合实际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从而增强了教材编写和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有关部门还及时对工程的成果进行转化和利用,推出了一批宣传普及文章、通俗读物和影视作品。其中,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通俗读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