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开拓与创新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石善涛    来源: 2009-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面向社会主义国家,目的是要介绍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新中国的声音;同时,增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向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派遣文化代表团、艺术演出团,举办艺术展览和电影交流等活动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其次,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万隆会议发言时,呼吁亚非国家之间开展文化合作。他指出:“我们亚非国家需要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合作,以便有助于消除我们在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压迫下所造成的经济上和文化上落后状态。”宋恩繁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341页。第三,为了打开新中国困顿的外交局面,让西方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接受新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在中国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中法建交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但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文化交流并没有中断。随着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地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成倍地增长,各种交流团体包括艺术团的互访也逐步地增加。据统计,从1971年到1976年,中国先后接待了近30起外国艺术团和艺术家,派出40起艺术表演艺术团组,近3000人次,访问了50多个国家。孟晓驷:《中国:文化外交显魅力》,2005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其中发生在1972年的“乒乓外交”堪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典。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文化交流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有力地配合着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顺利实施。

  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并对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做出了调整,改变了过去以社会制度划分阵线或以价值观念定亲疏的做法,确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曾指出,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发展文化关系就是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一切对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东西,为我国与各国人民的繁荣、幸福与进步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对外开放的不仅仅是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同时也包括文化上对外开放。邓小平明确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同上书,第43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同样必须要坚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必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文化部原副部长吕志先在《新中国35年来的对外文化交流》一文中阐述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方针:“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借鉴、吸收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艺术的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同时,也欢迎外国研究我国的文化艺术成果。我们的原则是:在分享人类文化财富方面,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增进友谊。”1984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是这一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从1980年到1990年,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79个文化合作协定中,与发展中国家签订了71个,占总数的89%。在签订的22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中,与发展中国家签订了159个,占总数的67%。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页。邓小平也十分关注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邓小平指出:“对于现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我们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于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1979年8月28日,邓小平与美国副总统沃尔特·弗雷德里克·蒙代尔共同签署了中美1980年和1981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并指出两国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针对一些人对文化领域的对外交流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担心,邓小平认为:一是先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二是不能把我们现行的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带来的改革,也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同时他申明批判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并非搞关门政策,相反要长期坚持对外的文化交流政策。这样才能达到既利用外国文化资源搞现代化建设又不为其所害的目的。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为发展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2.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3.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4. “外汇券”与中国的外汇管理工作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生成逻辑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透视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体育思想变迁论析
    8. 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
    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演进述析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