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党内,陈云同志是注重思想方法的典范。陈云同志思想方法的精髓,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前9个字是讲唯物论,后6个字是讲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这15个字,陈云同志讲了一生,做了一生。
(一)不唯上。陈云同志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他强调,一个共产党员,他的责任在于坚决地执行决议,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这些决议。共产党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要忠实于党的决议,而且要在困难中,在生死关头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不仅在有党监督时,而且要在没有党监督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不仅在胜利时,而且要在失败时坚持执行党的决议。如何做到“不唯上”?陈云同志认为,要讲真理。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应该怎样就怎样。怎样对老百姓有利,怎样对革命有利,就怎样办。
(二)不唯书。陈云同志认为,“不唯书”,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不读书,不学习理论,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他曾题写一幅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他特别强调学哲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管一切东西的是哲学。他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问题,要做长时间的打算。读书不能求快。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他特别强调读书要善于思考。他常使用的一对镇纸上面刻的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陈云同志认为,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因为理论是实际的反映,归根到底是来自实际,而不是来自书本。陈云同志提出,一个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的人,如果不到工作中取得实际经验,单靠听讲看书,甚至饱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原则,想在政治上真正开展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将书本上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陈云同志强调,首先是要读懂,读懂就是消化。如果书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把所学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三)只唯实。陈云同志认为,“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才是最靠得住的。他认为,过去我们犯错误,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我们要决定政策,就要研究情况,用脑筋去想问题,如果自己脑子里所想的是主观主义的,和实际情况不符,那就会犯错误。
(四)交换。陈云同志认为,事物是很复杂的,要想得到比较全面的正确的了解,那就必须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多和别人交换意见。交换的目的,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面的意见,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使自己对事物认识得更加完整。通过交换,本来是片面的看法,就可以逐渐全面起来;本来不太清楚的事物,就可以逐渐明白起来;本来意见有分歧的问题,就可以逐渐一致起来。
(五)比较。陈云同志认为,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的发展程度,看不清事物的要害和本质。比较,是为了更深刻地判断事物的性质,弄清事物的本质。决定政策,组织实施,要做出几个比较方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要只提一个方案。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比较时要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的作比较。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
(六)反复。陈云同志认为,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如何做到反复?陈云同志强调,首先要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要请人唱“对台戏”,没有“反对派”,也要假定一个“反对派”,使认识更正确。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
陈云同志对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有许多独创性的贡献。主要有:
(一)做工作,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比我懂,恩来同志比我懂,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就不讲话”。陈云同志强调:“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他总是强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他调查研究的方法:一是派一些地位不高、知名度不大的身边工作人员下去调查,这样的同志容易接近群众,便于了解实情;二是请人上来,多找一些在第一线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进行小范围交谈,这样可使调查对象打消顾虑,讲出实情,也便于对各种意见进行比较;三是广交知心朋友,特别是在基层群众中交朋友,这些人没有“乌纱帽”问题,敢讲真话;四是必要时亲自下去。他认为,其他所有形式的调查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自深入基层搞调查。建国以来,直到改革开放,陈云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亲自进行了至少10次重要的调查研究。
(二)办事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定下了坚持、沉着、切实、前进的办事原则。他认为领导要区别工作缓急主次,掌好舵,指出主要努力方向,预防某种偏向。他部署工作总要反复考虑,看准情况,经过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稳扎稳打。陈云同志处理的多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有紧急的事、难办的事、棘手的事,他都冷静对待,权衡利弊,慎重决策,力求稳妥。他从不感情用事,从不草率从事,从不存侥幸心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他又及时指出,我们的建设和改革,任务艰巨,问题复杂,而我们的本领还不大,要“摸着石头过河”,小心谨慎地前进,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宁可稳当一些,不要冒冒失失。慎重一点,看得准一点,解决得好一点,比轻举妄动、早动乱动好得多。
(三)处理问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陈云同志说过,做大事都是从做小事开始的。他认为,工作不抓住要点,乱钻,那是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陈云同志抓工作卓有成效,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能够敏锐地抓住中心问题、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并且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四)注意思考关系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问题。陈云同志经常说,做工作要有战略眼光,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对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他有一句名言,全局在,可以挽救局部;而全局垮,则局部不能挽回。他认为,对于领导者特别是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主要领导者来说,做好日常工作很重要,专心思考和研究战略性问题也很重要,而且更加重要。
(五)注意总结经验。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说,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我们党的身上,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不能搞坏,搞坏了不是一个、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全国人民的得失。他认为,新发展要从旧阵地出发。根据过去的经验,找出新的办法,这项工作比日常的业务工作更重要。他做任何工作总是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开拓创新。他认为,要找出一套新办法,就要研究过去的办法。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过去做对了的和做错了的加以分析,把工作提高一步。他强调,改革开放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以把改革搞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