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政治思想史
李捷:新一届政府的执政支点
发布时间: 2013-07-11    作者:李捷    来源:人民论坛 2013-07-11
  字体:(     ) 关闭窗口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过去1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发展的征程在过去10年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我们面对的新问题也不少,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其解决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在增加。

  新一届政府如何攻坚克难?人们广为关注。在中央领导同志紧锣密鼓的会议、调研、活动和讲话中,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大卷正有条不紊地铺开。这幅施政大卷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不断展开,其施政支点可以概括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于两个“翻一番”,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新一届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突出破解的是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但是它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方方面面。

  二是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集中地体现在四个“必须更加自觉”上,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做到了这些,也就在发展问题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两个“翻一番”

  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翻一番”,即国内生产总值要比 2010 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 2010 年翻一番。可以说,这两个“翻一番”,更好地平衡了物质建设与改善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在国民经济指标体系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它纠正了一个思想偏差,不唯 GDP,同时肯定 GDP 的基础作用。同时,两个“翻一番”又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解决民生方面,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十八大在这方面形成了突破和创新。这也是第一次在全党的奋斗目标上,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所以说,两个“翻一番”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两点论”,既有经济总量的发展,又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而且其中还暗含着一个思想,就是经济总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同比同期增长。我们常讲,科学发展最终要落脚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发展改革的成果要让人民共享,但如何最终落实我们还依然在不断探索。

  三 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

  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深化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回答了人民的热切新期待,回应了之前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担忧,即改革是否动力不足、后劲不足等。

  首先,十八大报告把深化改革开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这说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推动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没有改革开放什么都谈不上。这也解决了之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担忧,即改革是否动力不足、后劲不足等。这次报告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了人民的热切新期待,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

  其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体制机制的重要性。解决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还要使其落实到体制机制上。十八大报告除了对各个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具体要求之外,还就制度建设专门提出:“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中,特别提出了制度的更加定型。对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仍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国家而言,制度定型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又是必要的。可以预见,在此基础上,随着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会大踏步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不断展现。

  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重申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再过8年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过36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世界各国都在探寻自己的现代化之路,努力实现自己的现代化梦想。那么,在中国这个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一段时期内能够实现的现代化会是怎样的程度?制定一个振奋人心、凝聚力量,同时又是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和奋斗能够切实实现的目标,至关重要。正是在此意义上说,小康社会是深刻基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它体现的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五 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的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历史看,没有任何一个梦想像“中国梦”那样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也没有任何一个梦想像“中国梦”那样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为之探索、为之奋斗的伟大追求。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中国梦”开辟了新的航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这么近。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追求,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现在距离这个梦想还有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我们一定要殚精竭虑,绝对不能够在改革开放这个路途上退缩、停留,一定要往前走。这以后我们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奋斗,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化而奋斗,要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有质量、更加个性化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另外,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还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自信。我们不但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而且有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和引路人。而最为珍贵的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民族找回了曾经一度缺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弥足珍贵的民族自信。航向已经确定,航船已经起航。“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满载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中国梦的航船,一定能够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1. 新发展理念彰显执政新形象
    2. 田改伟:未来五年对中共执政意义重大
    3. 发展·发展观·发展理论
    4. 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5.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 科学发展观理应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7.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中国国家安全观
    8.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9.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10.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