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美刊:中国不再对跟随美国感兴趣
发布时间: 2010-02-09    作者:梅林达·刘,陈一译    来源:美国《新闻周刊》 2010-02-09
  字体:(     ) 关闭窗口

  美国《新闻周刊》2月15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谁的美国?副题:为什么中国不再对跟随美国的领导感兴趣

  中国的美国观察家们遇到了困难时期。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专业研究的辉煌时期,能花上数年时间在美国进行研究,华盛顿和北京都渴望他们向国内报道他们在新世界的发现。中国领导人努力让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融入到由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尤其对华盛顿如何看待他们的国家感兴趣。但现在美国用于国家研究的经费已枯竭,而北京对美国几乎不感兴趣,除了在全球问题上进行抱怨、威胁或拒绝合作。

  最近的爆发是中国对白宫说奥巴马仍想会见达赖所做出的回应。中国已因美国对台军售而处于愤怒中。北京暂停了军事交流,还首次公开命令制裁美国军火制造商,而非悄悄地进行抵制。这是对华盛顿最猛烈的一击。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国家变形。中国媒体说事情已发生变化,并把“语调变化”归结为两个因素:“首先是正在变化的中国公众舆论,已受够了美国的两面派把戏。其次是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对西方人来说,这类说辞或许暗示着中国对自己新的全球实力的认同。但真正推动该国领导人的因素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绪: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

  这并非说他们不再关心美国人如何想,而是仅仅因为他们更多地关心普通中国人如何想。中国把大量时间和资源花在了解公众舆论上,头号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日益繁荣和与外部世界更广泛的交流已使该国13亿人变得比过去更加难以管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说,今天的政府需要对本国百姓日益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做出更多回应。他反对美国不再重要的观点。

  危险是,中国可能会忽视其行动在海外制造了多少敌意。当然了,其他国家羡慕中国如此迅速地从全球衰退中复苏,但这却提高了对北京的要求:发挥更具建设性的国际作用。

  北京新近表现出的部分傲慢或许是本能的:上次它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发生在明朝,从那以后,它的焦点很快转向国内。但中国的美国通说,现在还远远没有到“报废”美国的时候,“如果美国幸运且中国出错的话,美国仍然能够位居世界老大。”

    1. 中美城市外交的历史发展与内在逻辑
    2.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
    3. 中美关系的历史不容歪曲
    4. 王巧荣:中美竞争加深将如何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5. 东亚冷战视野下的中美关系
    6. 新时期大国双边合作机制建设
    7. 从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看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
    8. 美国台海巡防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系解冻
    9. 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再认识、再思考
    10.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美缓和决策的理论分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