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美外交思想的特点
(一)全局性
作为中国大国外交中重要的一环,中国一直把中美关系放在中国整体外交环境下,放在中国国家发展外部环境上加以对待。因此在对美外交思想中特别注重全局思维:一是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美工作追求的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是稳定的,表现在两国没有出现剧烈的突发事件,并且两国的关系定位得到提升,中国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在看待中美关系上需要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二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方针及政策是全面的,着眼两国大局发展的需要。与两国建交之初不同,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仅是出于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需要,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涉及范围是广泛的,不仅在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层面,同时也包括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不仅仅在政府层面,在两国市民和两
个社会之间的交流发展也不落后。三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还着眼于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不是为了一时的需要而提出,而是着眼于两国关系的未来,着眼于世界发展的趋势。中方提出中美两国要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①即是针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二)坚定性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对原则性的强调比以前更加坚定。在与美方交往中,中国只有坚定立场和原则,才能在与美方打交道过程中更好维护国家利益。一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不动摇,中美关系一直是并仍然是以利益来驱动,而不是以价值观为基础,也不依赖两国领导人的关系。②扩大共同利益,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对美工作的利益观。二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宗旨没有改变,中国对美外交服务于国内建设大局没有改变。三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方针和政策依旧坚持两手对两手的策略,美国对华策略坚持遏制与接触并行,两者关系此起彼伏,但是两种手段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就中方而言,对此采取两手对两手的策略是正确的选择。
(三)务实性
纵观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演变会发现,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对美外交方针政策和提出的主张是着眼于国际形势的发展潮流,着眼于中美两国的外交现实,着眼于中美两国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新世纪以来对美外交方针主要针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迫切任务。2006年胡锦涛访美提出“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十六字方针,①2011年胡锦涛访美进一步指出中美关系要“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②这些方针指出了当下中美关系的迫切任务;二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调整是一种渐变,而非剧烈的调整。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出现的变化不是剧烈的、颖覆性的,因此中国对美外交思想依然是在和平与发展这一现实主题下制定的。三是在对美外交上,在始终把握中美关系合作主流的同时,针对两国间存在的问题,中国采取积极面对、不回避、不拖延的态度,主动提出妥善处理。如中方积极与美方开展人权对话等。
(四)灵活性
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中方在处理中美分歧做法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存在分歧和矛盾是正常的。本身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就存在巨大差距。在新世纪,两国间的分歧和矛盾新旧问题并存:一是中美之间自建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在新世纪继续存在(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二是随着两国交往深入,新问题不断出现。概括而言,两国分歧与矛盾主要分布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上:在双边层面上主要有经贸上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问题、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政治上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和人权问题等;军事上军控和防扩散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及两军海上摩擦等。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上主要有朝鲜核问题、缅甸问题、伊朗核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对两国之间的分歧,中国主张“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通过两国的协商谈判,采用平等和平的方式消除两国分歧,尽量降低分歧带来的消极影响,防止其对中美关系大局造成冲击。
结语
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对美外交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框架,即坚持两国关系正确发展方向,相互尊重彼此国情和发展阶段,以合作共赢精神不断扩大两国共同利益,明确界定国家核心利益和彼此尊重重大关切。在这些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和以长远眼光来发展两国关系,始终牢牢把握住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主流,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国际风险,妥善处理和管控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在新世纪保持了稳定、前进的发展趋势。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美结构性矛盾在突出,中美战略互疑有上升趋势,两国间各种风险依旧存在、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仍未消失,国际形势变化更加复杂。这些因素的存在意味着未来中国在对美外交中,对美外交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从而构建更加成熟的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