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缺少民主传统的国家。我国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形成了源远流长、盘根错节的封建传统势力和封建传统思想。在近代,这种封建势力又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状况,不仅大大地增加了争取民主斗争的艰巨性,使反帝与反封建成为两大密不可分的任务,而且在我们取得国家独立和人民民主之后,封建残余思想的长期存在还会是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它势必要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发展道路,即首先通过武装斗争在局部地区建立根据地政权而后获得全国政权的历史发展进程,因而有着长时期的在根据地政权中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史,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人民民主的传统。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的建立和建设,正是解放区的人民民主传统的继续发展。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和特点。我们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思想,应当对这个历史特点给予充分的注意。
一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始终认定"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自觉地为实现人民民主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早在1922年第一次对时局的宣言中,就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打倒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行动纲领。当1925-1927年大革命风暴兴起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地区,地主豪绅的权力被摧毁,建立了农民自己的政权,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下,人民民主得到了伸张。这时湖南一些县纷纷出现了由农会、工会等群众团体代表和县长共同参加的各界"联合会议",凡事取决于这种县长和革命民众团体的联合会议。在这样的会议里,各民众团体的意见影响县长,县长总是唯命是从。毛泽东曾对此称赞说"现在的县政府,形式和实质,都已经是颇民主的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由城市转入农村,开始了独立领导的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的革命战争。从这时起,在中国,实际上长期存在着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人民民主已不仅是一个争取的目标,而是在各个革命根据地成为客观现实。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先是依据民主原则对起义部队进行改造,克服旧军队的"军阀残余"制度和习气的影响;在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同时,建立具有很大权威性的士兵委员会,奠定了革命军队的新型的官兵关系,逐步形成人民军队优良的民主传统。同时,毛泽东还十分重视根据地革命政权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确保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逐步形成人民民主传统。
这种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传统,发端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它的主要内涵及其基本经验,元疑对新中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应当指出毛泽东在指导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十分注意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使之具有中国的特色。他力排当时党内严重存在的"左"的偏向,矫正单纯搬用苏联经验的不恰当做法。他后来在谈到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时说过:‘过去我们叫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又叫‘苏维埃',又叫‘大会',就成了‘大会大会',这是死搬外国名词,现在我们就用‘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名词"。他总结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的经验,以民主集中制作为政府的组织形式,确定新民主主义政权构成的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举的政府。后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项根本的政治制度。事实证明,这种民主集中制的、议行合一的政权组形式,既利于发扬民主,又便于集中群众意志,是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适合中国国情的。同时,他还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调整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并采取适当方式扩大民主的范围。如早在1935年11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就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及时地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将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随后又改为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势的需要。1940年3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进一步提出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即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占1/3。于是"三三制"成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毛泽东的"三三制"思想,周恩来曾作过深刻的阐述,他说:"三三制'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任何一个大党不应以绝对多数去压倒人家,而要容纳各方,以自己的主张取得胜利。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取得共同纲领,以作为施政的方针。这两个特点是毛泽东同志‘三三制'的思想。这个阐释是十分正确的。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权,主要是从依靠党的正确主张,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拥护、所信赖的政治声望中去取得,也就是说,党的优势不仅在于政权中的适当数量,主要在于群众的拥护。即党对政权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而不是包办一切。因而,在政权建设问题上,毛泽东既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又坚决反对党包办一切,一意孤行,要求"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并强调"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这种"三三制"原则所体现的与党外人士民主合作、政治协商的思想,成为党指导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而当中国革命接近全国胜利的时候,一些党内同志片面地提出所谓"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口号,毛泽东严肃指出这是严重的原则性的错误,他说"在全国,是工人,农民(包括新富农),独立工商业者,被反动势力所压迫和损害的中小资本家,学生、教员、教授、一般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开明绅士,一般公务人员,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联合一道,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坚持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思想,坚决反对了那种"左"的冒险政策。由此可知,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已经具有日后发展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
|